| 1 前言 | 第1-12页 |
| 2 生物脱硫的理论分析 | 第12-26页 |
| ·生物脱硫的微生物 | 第12-14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双重氧化系统 | 第14-1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铁氧化系统 | 第14-1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硫氧化系统 | 第1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可能的两种脱硫机理 | 第15-16页 |
| ·直接作用 | 第15-16页 |
| ·间接作用 | 第16页 |
| ·生物脱硫中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 第16-20页 |
| ·固定化细胞的特点与优势 | 第16-17页 |
| ·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 第17-18页 |
| ·细胞固定化方法 | 第18-20页 |
| ·摇床培养固定化方法 | 第18-19页 |
| ·气升式反应器固定化方法 | 第19-20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载体挂膜动力学 | 第20-21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过程 | 第20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载体培养生长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20-21页 |
| ·生物脱硫动力学模型初探 | 第21-26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 ·零级反应速率常数k的确定 | 第25-26页 |
| 3 氧化亚铁硫杆菌载体固定化研究 | 第26-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菌种 | 第26页 |
| ·培养基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7-28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讨论 | 第30-36页 |
| ·不同载体材料对T.f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载体挂膜能力比较 | 第31-32页 |
| ·气升式反应器的参数的评价 | 第32-33页 |
| ·摇床培养与气升式反应器培养性能比较 | 第33-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4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培养条件优化与动力学研究 | 第38-4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菌种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页 |
| ·固定化材料 | 第38页 |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 ·培养条件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 ·采用不同种液接种量,载体量变化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消耗亚铁离子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 第39-41页 |
| ·pH值变化规律 | 第41-43页 |
| ·比生长速率与生长迟缓期的比较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5 氧化亚铁硫杆菌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研究 | 第47-60页 |
| ·设备和方法 | 第47-50页 |
| ·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 ·生物反应器 | 第48页 |
| ·反应器填料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 ·净活性炭和陶粒吸附作用 | 第50-52页 |
| ·挂膜载体烟气脱硫效果 | 第52-54页 |
| ·含SO_2烟气驯化挂膜载体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脱硫烟气脱硫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56-57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脱硫机理讨论 | 第57-58页 |
| ·铁离子的氧化作用 | 第57-58页 |
| ·细菌的直接氧化作用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建议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声明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