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50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 第12页 |
·按作用机制分类 | 第12页 |
·按结构分类 | 第12页 |
3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方式 | 第12-14页 |
4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42页 |
·正常D-核糖核苷类似物 | 第15-19页 |
·2′-脱氧及2′-阿糖型核苷类似物 | 第15-16页 |
·核糖核苷类似物 | 第16页 |
·2′,3′-二脱氧和2′,3′-二脱氧-2′,3′-二脱氢核苷类似物 | 第16-18页 |
·六元糖环核苷类似物 | 第18页 |
·核苷前药 | 第18-19页 |
·无环核苷类似物 | 第19-20页 |
·无环核苷磷(瞵)酸酯类似物 | 第20-24页 |
·阿昔洛韦磷酸酯及其前药和更昔洛韦磷酸酯 | 第20-22页 |
·无环核苷膦酸酯类似物 | 第22-23页 |
·最新的无环核苷瞵酸酯类似物 | 第23-24页 |
·碳环核苷类似物 | 第24-31页 |
·五元碳环核苷类似物 | 第24-27页 |
·Aristeromycin类似物 | 第24-25页 |
·Neplanocin类似物 | 第25-26页 |
·Carba 2′-脱氧鸟苷及其类似物 | 第26-27页 |
·Carbovir和GW 1592U89 | 第27-29页 |
·四元碳环核苷类似物 | 第29页 |
·三元及六元碳环核苷类似物 | 第29-30页 |
·碳环核苷磷酸酯 | 第30-31页 |
·异核苷类似物 | 第31页 |
·杂原子取代核苷类似物 | 第31-36页 |
·二氧戊烷核苷类似物 | 第32页 |
·氧硫杂环戊烷核苷类似物 | 第32-33页 |
·反硫氧杂环戊烷核苷类似物 | 第33-34页 |
·噻唑酮核苷类似物 | 第34页 |
·异噁唑烷核苷类似物 | 第34-35页 |
·脱氢异噁唑和噁唑烷核苷类似物 | 第35页 |
·杂原子取代的改造碱基核苷类似物 | 第35-36页 |
·L-核苷类似物 | 第36-39页 |
·杂原子取代β-L-胞苷类似物 | 第36-37页 |
·L-2′,3′-二脱氧核苷类似物 | 第37-38页 |
·L-2′,3′-二脱氧-2′,3′-二脱氢核苷类似物 | 第38页 |
·L-嘌呤核苷类似物 | 第38-39页 |
·硫代核苷类似物 | 第39-40页 |
·其它 | 第40-42页 |
·苯并咪唑核糖核苷 | 第40-41页 |
·HEPT类似物 | 第41-42页 |
5 结语 | 第42-44页 |
·存在问题:毒性与耐药性 | 第42-43页 |
·展望:未来抗病毒策略 | 第43-4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第二章 利巴韦林及其类似物的衍生物合成研究 | 第50-66页 |
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50-51页 |
2 核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 | 第51-53页 |
3 实验部分 | 第53-6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3-54页 |
·仪器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54页 |
·双(对硝基苯)磷酸酯的制备 | 第54页 |
·3-硝基-1,2,4-三氮唑的制备 | 第54-55页 |
·3-氨基-1,2,4-三唑的制备 | 第54页 |
·3-硝基-1,2,4-三氮唑的制备 | 第54-55页 |
·2,3-不饱和核糖 | 第55-56页 |
·1-α/β-D-呋喃核糖甲苷 | 第55页 |
·2,3,5-三-O-甲烷磺酰基-1-α/β-D-呋喃甲苷 | 第55页 |
·5-O-苯甲酰基-2,3-二-O-甲烷磺酰基-1-α/β-D-呋喃甲苷 | 第55页 |
·5-O-苯甲酰基-2,3-二脱氧-2,3-二脱氢-1-α/β-D-呋喃甲苷 | 第55-56页 |
·利巴韦林(1)和3-硝基-1-(β-D-呋喃核糖)-1,2,4-三氮唑(2)的合成 | 第56-57页 |
·利巴韦林(1) | 第56-57页 |
·3-硝基-1-(β-D-呋喃核糖)-1,2,4-三氮唑(2) | 第57页 |
·利巴韦林和3-硝基-1-(β-D-呋喃核糖)-1,2,4-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57-64页 |
4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哌嗪取代的核糖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第66-77页 |
1 前言 | 第66-67页 |
2 哌嗪取代的核糖衍生物的设计 | 第67-68页 |
·5-哌嗪取代的核糖衍生物的设计 | 第67页 |
·1-哌嗪取代的核糖衍生物的设计 | 第67-68页 |
·1,5-二哌嗪取代的糖衍生物的设计 | 第68页 |
3 实验部分 | 第68-7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仪器 | 第68-69页 |
·试剂 | 第69页 |
·N-取代哌嗪的合成 | 第69-70页 |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70-76页 |
·5-脱氧-5-N-取代哌嗪基-α/β-D-核糖甲苷 | 第70-72页 |
·1-取代-α/β-D-呋喃核糖的合成 | 第72-74页 |
·1,5-二取代哌嗪基-1-α/β-D-呋喃核糖的合成 | 第74-76页 |
4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异丙醇衍生物β-受体阻断剂的合成 | 第77-92页 |
1 前言 | 第77页 |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 第77-78页 |
3 设计思路 | 第78-82页 |
4 实验部分 | 第82-9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82-83页 |
·仪器 | 第82-83页 |
·试剂 | 第83页 |
·间甲基苯酚类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83-85页 |
·对甲氧基苯酚类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85-86页 |
·对甲基苯酚类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86-87页 |
·对羟基苯甲酸类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87-89页 |
·邻甲基苯酚类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89-9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五章 核苷衍生物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 第92-96页 |
1 三氮唑核苷的抗流感病毒生物活性测试 | 第92-93页 |
2 三氮唑核苷衍生物抗肿瘤生物活性测试 | 第93-95页 |
3 结论 | 第95页 |
4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