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德育苦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工程德育的可能性 | 第13-14页 |
1.4 研究工程德育的必要性 | 第14-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工程德育的涵义 | 第20-31页 |
2.1 对德育概念的再认识 | 第20-23页 |
2.1.1 当前德育界对德育的理解 | 第20-21页 |
2.1.2 本文对德育概念的理解 | 第21-23页 |
2.2 德育系统工程概论 | 第23-28页 |
2.2.1 系统与系统工程概论 | 第23-24页 |
2.2.2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 第24-25页 |
2.2.3 德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25-26页 |
2.2.4 德育系统工程的特点 | 第26-28页 |
2.3 工程德育的涵义 | 第28-31页 |
2.3.1 “工程”概念探析 | 第28-29页 |
2.3.2 工程德育的涵义 | 第29-31页 |
第3章 工程德育的理论探讨 | 第31-39页 |
3.1 工程德育的目标、价值、功能和本质 | 第31-34页 |
3.1.1 工程德育的目标 | 第31-32页 |
3.1.2 工程德育的价值 | 第32页 |
3.1.3 工程德育的功能 | 第32-33页 |
3.1.4 工程德育的本质 | 第33-34页 |
3.2 工程德育实施的规律与实践模式 | 第34-39页 |
3.2.1 工程德育实施的规律 | 第34-36页 |
3.2.2 工程德育实施的实践模式 | 第36-39页 |
第4章 工程德育模式构建的思路 | 第39-50页 |
4.1 “网”理论:工程德育模式构建的方法论前提 | 第39-42页 |
4.1.1 从“三性”模式到“网” 理论 | 第39-40页 |
4.1.2 对“网” 理论的理解 | 第40-42页 |
4.2 师德建设:工程德育模式建构的基础 | 第42-45页 |
4.2.1 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 第42页 |
4.2.2 当前高校师德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42-43页 |
4.2.3 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43-45页 |
4.3 载体建设:工程德育模式建构的重点 | 第45-50页 |
4.3.1 现代大众传媒载体建设 | 第45-46页 |
4.3.2 课程载体建设 | 第46页 |
4.3.3 管理载体建设 | 第46-47页 |
4.3.4 校园社区文化载体建设 | 第47页 |
4.3.5 活动载体建设 | 第47-48页 |
4.3.6 感情载体建设 | 第48-50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5.3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