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论文

计算机自动配气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过程控制的特点、发展历史及现状第9-10页
 1.2 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0-11页
 1.3 软测量技术第11-12页
 1.4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概况第12-13页
 1.5 人工煤气的简述和研究现状第13-14页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软测量技术第16-24页
 2.1 软测量技术简介第16页
 2.2 软测量技术的三要素第16-22页
  2.2.1 软测量技术的应用场合第16-17页
  2.2.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7-22页
  2.2.3 数学模型的校正第22页
 2.3 软测量技术对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影响第22-24页
第三章 人工煤气热值的研究第24-38页
 3.1 配气原理第24-26页
 3.2 热值的研究概况第26-29页
  3.2.1 分析煤气组分来计算热值第26-27页
  3.2.2 把热量仪(热值仪)加入控制系统第27-28页
  3.2.3 热值误差分析第28-29页
 3.3 燃具检验气配气计算方法第29-31页
 3.4 热值的数学模型第31-38页
  3.4.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计算第32-35页
  3.4.2 仿真和讨论第35-38页
第四章 神经网络建模第38-52页
 4.1 采用神经网络的原因第38-39页
 4.2 神经网络简介第39-42页
  4.2.1 关于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第39页
  4.2.2 神经元的数学模型第39-40页
  4.2.3 神经网络的分类第40-41页
  4.2.4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第41-42页
 4.3 BP网络的算法原理及其网络结构第42-44页
 4.4 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机理及其结构第44-45页
 4.5 液化气热值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结果的比较第45-51页
 4.6 最小二乘法拟合与神经网络拟合的数学模型的比较第51-52页
第五章 自动配气系统第52-67页
 5.1 串级控制系统的简介第52-54页
  5.1.1 串级控制系统的构成和特性第52-53页
  5.1.2 串级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副回路的设计原则第53-54页
 5.2 自动配气系统的设计第54-66页
  5.2.1 可燃性气体温度、压力和粘度补正方法第57-58页
  5.2.2 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设备介绍第58-61页
  5.2.3 系统的软件模块设计第61-66页
 5.3 自动配气系统的安全要求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拌合楼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不锈钢基Ni(Co)-HAP生物活性复合镀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