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黔高速公路边坡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边坡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边坡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边坡位移预测的相关方法 | 第13-14页 |
·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应用软件 | 第14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渝黔高速公路高边坡基本信息调查 | 第16-26页 |
·渝黔高速公路基本情况 | 第16页 |
·渝黔高速公路高边坡基本信息统计 | 第16页 |
·渝黔高速公路高边坡分布规律分析 | 第16-24页 |
·渝黔高速公路典型高边坡数据整理分析 | 第24-25页 |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地层岩性 | 第24页 |
·地质构造 | 第24页 |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公路工程概况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渝黔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网的布置 | 第26-33页 |
·监测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及指导原则 | 第26-27页 |
·监测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 | 第26页 |
·监测设计的指导原则 | 第26-27页 |
·监测工作方案 | 第27-29页 |
·监测数据采集 | 第27页 |
·数据传输与信息处理 | 第27页 |
·巡视检查 | 第27-28页 |
·主要监测仪器 | 第28页 |
·监测工作实施步骤 | 第28-29页 |
·组织结构 | 第29页 |
·渝黔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工作方案 | 第29-32页 |
·监测场地的确定 | 第29页 |
·监测参量的选择 | 第29页 |
·自动化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 | 第29页 |
·监测仪器选择 | 第29-31页 |
·监测期间与观测周期 | 第31页 |
·日常巡视检查 | 第31页 |
·组织结构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边坡动态监测分析算法研究 | 第33-49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3-36页 |
·灰色系统的概念 | 第33-34页 |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灰预测数据的内涵特点 | 第35-36页 |
·传统等时距GM(1,1)建模 | 第36-40页 |
·准指数规律判断 | 第36页 |
·数据生成 | 第36-38页 |
·GM(1,1)建模方法 | 第38-40页 |
·基于等时距原理的不等时距GM(1,1)建模 | 第40-45页 |
·不等时距序列与等时距序列的关系 | 第40页 |
·不等时距GM(1,1)模型的建模原理 | 第40-42页 |
·不等时距GM(1,1)模型灰参数求解 | 第42-44页 |
·灰预测的检验 | 第44-45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5 软件的编制 | 第49-66页 |
·开发环境VISUAL C++6.0 简介 | 第49-51页 |
·Visual C++6.0 概述 | 第49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C++语言简介 | 第50-51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1-53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1页 |
·系统流程 | 第51-52页 |
·系统目标 | 第52页 |
·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 第52页 |
·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 | 第52-53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3-57页 |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53-56页 |
·数据库接口技术 | 第56-57页 |
·用户登录和系统界面 | 第57-59页 |
·边坡信息管理 | 第59-61页 |
·边坡基本信息 | 第59-60页 |
·边坡养护信息 | 第60-61页 |
·边坡预警信息 | 第61页 |
·边坡监测数据管理 | 第61-63页 |
·数据查询 | 第62页 |
·数据添加、修改及删除 | 第62页 |
·Excel 文件的导入与导出 | 第62-63页 |
·位移预测及预警 | 第63-65页 |
·参数设置和位移判据 | 第63-65页 |
·预警功能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A.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
B. 作者在学习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