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论 | 第10-12页 |
一、经济法初始范畴之界说 | 第12-17页 |
(一) 初始范畴解释 | 第12-13页 |
(二) 经济法初始范畴之解释 | 第13-14页 |
(三) 经济法初始范畴的确立依据 | 第14-17页 |
1.初始范畴是确立经济法其他范畴的基点 | 第15页 |
2.初始范畴是经济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 第15-16页 |
3.初始范畴是经济事实和经济规律的最高抽象 | 第16-17页 |
二、经济权利考察 | 第17-36页 |
(一) 经济权利的概念 | 第17-27页 |
1.经济权利的特点 | 第18-20页 |
2.经济权利的类型化分析 | 第20-27页 |
(二) 经济权利的产生 | 第27-32页 |
1.经济自由理论是经济权利产生的思想基础 | 第28-29页 |
2.传统权利理念的更新是经济权利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现代市场经济是经济权利产生的现实基础 | 第30-32页 |
(三) 经济权利与相关权力之关系 | 第32-36页 |
1.经济权利与国家权力、经济权力的关系 | 第32-34页 |
2.经济权力与社会经济权力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三、经济权利作为经济法初始范畴的理论依据 | 第36-46页 |
(一) 经济权利契合了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人本主义 | 第36-39页 |
(二) 经济权利体现了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目标——经济效益和经济公平的均衡 | 第39-41页 |
(三) 经济权利反映了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社会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 第41-46页 |
四、经济权利作为经济法初始范畴的现实依托 | 第46-54页 |
(一) 新的利益关系和权利诉求亟待新的法律规范保护 | 第46-49页 |
(二) 传统法律部门调整新型利益关系之局限 | 第49-52页 |
(三) 经济法调整新型利益关系之独特优势 | 第52-54页 |
五、经济权利作为经济法初始范畴的重大意义 | 第54-59页 |
(一) 有利于确立经济法学研究的权利范式 | 第54-55页 |
(二) 有利于建立制度化的经济权利实施与保障机制 | 第55-57页 |
(三) 有利于促进经济法功能的有效发挥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