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提炼经济法特质的理论准备 | 第13-16页 |
(一) 对"本质主义"分析路径的批判 | 第13-14页 |
(二) 特质的引入 | 第14-15页 |
(三) 经济法特质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研究经济法特质的国内外理论综述——兼论经济法特质的内涵 | 第16-20页 |
(一) 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法特质的探讨 | 第16-18页 |
(二) 经济法特质的内涵 | 第18-20页 |
1.认为经济法需要回应国家与市场关系问题的主要学术观点 | 第18-19页 |
2."国家干预"抑或"政府干预"? | 第19-20页 |
3.对经济法特质内涵的总结 | 第20页 |
三、开放社会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兼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32页 |
(一) 研究角度和背景:开放社会 | 第21-24页 |
1.开放社会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 | 第21页 |
2.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 | 第21-22页 |
3.开放社会与现代社会、封闭社会与传统社会 | 第22-23页 |
4.开放社会背景下研究经济法特质的意义 | 第23-24页 |
(二) 开放社会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 第24-30页 |
1.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判 | 第24-27页 |
2.对国家图腾式崇拜的批判 | 第27-29页 |
3.应然状态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定位 | 第29-30页 |
(三) 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30-32页 |
1.经济法产生于封闭社会——兼谈国家干预论的盛行 | 第30-31页 |
2.经济法发展于开放社会——兼谈需要干预论的兴起 | 第31-32页 |
四、经济法的特质及其变迁 | 第32-39页 |
(一) 封闭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 | 第32-33页 |
(二) 经济法特质的变迁 | 第33-34页 |
(三) 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 | 第34-38页 |
1.开放社会中经济法特质的二元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2.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与民法、行政法、社会法特质的区别 | 第35-38页 |
(1) 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与民法特质的区别 | 第35-36页 |
(2) 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与行政法特质的区别 | 第36-37页 |
(3) 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与社会法特质的区别 | 第37-38页 |
(四) 变迁后的经济法特质对经济法主要理论问题的影响 | 第38-39页 |
1.变迁后的经济法特质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影响 | 第38-39页 |
2.变迁后的经济法特质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影响 | 第39页 |
五、开放社会中的经济法特质对经济法治运行的价值和制度需求 | 第39-45页 |
(一) 价值需求 | 第40-42页 |
1.经济自由 | 第40页 |
2.经济秩序 | 第40-41页 |
3.经济法治 | 第41页 |
4.经济民主 | 第41-42页 |
(二) 制度需求 | 第42-45页 |
1.经济宪政秩序的建立 | 第42-43页 |
2.经济法程序法制的构建 | 第43-44页 |
3.国家分权和限权制度的形成 | 第44页 |
4.经济立法、执法和司法公众参与机制的确立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