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 绪论 | 第10-24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四)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3、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五)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20-21页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第21-22页 |
3、 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 | 第22-24页 |
二、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24-36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32页 |
1、 农村基层 | 第24-25页 |
2、 农村基层腐败 | 第25-30页 |
3、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 | 第30-32页 |
(二)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思维 | 第32-36页 |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提供全新的视野 | 第32-33页 |
2、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第33-36页 |
三、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调查 | 第36-53页 |
(一)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调查分析 | 第37-46页 |
1、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教育实效 | 第37-39页 |
2、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监督实效 | 第39-41页 |
3、 吉安农村基层“三资”管理实效 | 第41-43页 |
4、 吉安农村基层村务公开实效 | 第43-44页 |
5、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实效 | 第44-46页 |
(二) 吉安农村基层腐败概况 | 第46-53页 |
1、 吉安农村基层腐败的特征 | 第46-47页 |
2、 农村基层腐败的危害 | 第47-49页 |
3、 农村基层腐败的根源 | 第49-53页 |
四、 吉安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53-67页 |
(一)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3-61页 |
1、 农村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性 | 第53-54页 |
2、 农村基层民主监督乏力 | 第54-56页 |
3、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 第56-58页 |
4、 农村村务公开实效性不强 | 第58-60页 |
5、 农村纪检监察队伍不稳定 | 第60-61页 |
(二) 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1-67页 |
1、 对农村基层廉政教育的重视不够 | 第61-62页 |
2、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62-63页 |
3、 民主理财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63-65页 |
4、 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 | 第65-66页 |
5、 组织领导缺乏足够保障 | 第66-67页 |
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对策 | 第67-82页 |
(一)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夯实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 第67-70页 |
(二) 强化监督制约合力,构筑农村基层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 第70-72页 |
(三) 健全各项财务制度,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 第72-74页 |
(四) 完善村务公开机制,增强农村村务公开实效性 | 第74-77页 |
(五) 创新组织领导方式,优化农村纪检队伍结构 | 第77-79页 |
(六)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廉政建设 | 第79-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 | 第88-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