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数控技术的发展 | 第10-13页 |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开放式数控综述 | 第13-16页 |
·开放式CNC 的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全软件数控——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数控 | 第14-16页 |
·全软件数控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RTLINUX 的数控系统的优势 | 第18-25页 |
·数控系统软件平台的比较 | 第18-21页 |
·基于DOS 平台的数控系统 | 第18-19页 |
·基于Windows 平台的数控系统 | 第19-20页 |
·基于RTLinux 平台的数控系统 | 第20-21页 |
·RTLINUX系统特征 | 第21-22页 |
·基于RTLINUX 的全软件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 | 第22-24页 |
·以PC104 为硬件平台 | 第22-23页 |
·以RTLinux 为数控系统软件平台 | 第23页 |
·RTLinux 平台实时应用软件的基本结构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数控功能分析和软件结构设计 | 第25-35页 |
·数控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25-28页 |
·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25-26页 |
·常规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26-28页 |
·功能实时性划分的必要性 | 第28页 |
·数控系统功能的实时性划分 | 第28-31页 |
·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数控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1-34页 |
·通用数控平台系统整体结构 | 第31-32页 |
·通用数控平台软件结构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RTLINUX 的数控系统的内核定制与移植 | 第35-50页 |
·基于RTLINUX 的数控系统的内核定制 | 第35-39页 |
·标准Linux 的内核定制 | 第35-38页 |
·RTLinux 的内核定制 | 第38-39页 |
·RTLINUX在PC104 上的具体移植过程 | 第39-49页 |
·Linux 在PC104 上的安装 | 第39-40页 |
·RTLinux 在PC104 上的移植 | 第40-46页 |
·RTLinux 中FrameBuffer 的开启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0-74页 |
·系统各层间的通信设计 | 第50-51页 |
·管理层与界面层的通信 | 第50页 |
·管理层与控制层的通信 | 第50-51页 |
·系统界面层设计 | 第51-54页 |
·Qt 的特点和优势 | 第52-53页 |
·界面层设计 | 第53-54页 |
·管理层功能的实现 | 第54-60页 |
·管理层软件结构 | 第54-56页 |
·管理层软件实现 | 第56-60页 |
·Linux 的多线程机制 | 第56-57页 |
·Linux 多线程编程的关键技术 | 第57-58页 |
·Linux 多线程机制在管理层软件开发中的使用 | 第58-60页 |
·控制层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 第60-69页 |
·控制层模块间的通信 | 第60-62页 |
·控制层系统状态和控制字定义 | 第62-64页 |
·利用RTLinux 进行控制层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64-67页 |
·信号输出模块的实现框架 | 第67-69页 |
·系统运行过程分析 | 第69-73页 |
·系统启动过程 | 第70-71页 |
·手动增量控制过程 | 第71-72页 |
·自动加工运行过程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软件开发与调试 | 第74-84页 |
·软件开发 | 第74-76页 |
·Linux 中的文本编辑器 | 第74-75页 |
·GNU CC(简称为GCC)编译器 | 第75-76页 |
·GNU make | 第76页 |
·软件调试 | 第76-83页 |
·非实时域模块调试 | 第77-80页 |
·实时域模块调试 | 第80-82页 |
·系统联调 | 第82-83页 |
·本章小节 | 第83-84页 |
第七章 总结展望 | 第84-86页 |
·论文总结 | 第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