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外资并购综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的历史 | 第12页 |
第二节 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现实必要性 | 第13-15页 |
第四节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法理依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外资并购构成非法垄断的认定原则 | 第17-19页 |
一、本身违法原则 | 第17页 |
二、合理原则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实体审查内容 | 第19-34页 |
第一节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实质标准 | 第21页 |
第二节 总标准 | 第21-25页 |
一、独占与准独占(Monopoly and quasi-Monopoly) | 第24页 |
二、绝对优势(sufficient Market dominance Power) | 第24页 |
三、寡头分占(Oligopoly situation) | 第24-25页 |
四、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 | 第25页 |
第三节 具体标准 | 第25-32页 |
一、关联市场的确定 | 第26-29页 |
二、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的确定 | 第29-31页 |
三、考虑市场进入障碍、市场容量及技术创新的相关因素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禁止外资并购的豁免制度 | 第32-34页 |
一、合并可以改善市场竞争条件 | 第32-33页 |
二、合并有利于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 | 第33页 |
三、市场上存在良好的潜在竞争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程序性规定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申报制度 | 第34-37页 |
一、申报的主体 | 第35页 |
二、申报的内容 | 第35-36页 |
三、申报的时机 | 第36页 |
四、承担申报义务的基本标准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审查制度 | 第37-39页 |
一、审查主体 | 第37-38页 |
二、审查期限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对外资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实施机制 | 第39-42页 |
一、反垄断法的行政实施机制 | 第39-40页 |
二、法院的审判程序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现状及完善 | 第42-51页 |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现状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颁布前的反垄断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一、2003年以前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的问题 | 第43页 |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不足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反垄断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44-47页 |
一、有关经营者集中的范围 | 第44-45页 |
二、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 | 第45-46页 |
三、禁止并购的实体标准 | 第46-47页 |
四、违法集中的救济 | 第47页 |
第四节 反垄断法律体系的整体完善 | 第47-51页 |
一、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制定和完善与外资并购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8页 |
二、建立以《反垄断法》及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 第48-49页 |
三、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49页 |
四、制定《企业并购法》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