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一) 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 | 第12页 |
| (二) 证券市场开放、股票市场开放(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 | 第12-14页 |
| (三)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 第14页 |
| (四) 私人投资与投资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框架和思路 | 第15-16页 |
| 四 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 一 研究理论背景 | 第17-20页 |
| (一) 股票市场开放的兴起 | 第17页 |
| (二) 相关理论在股票市场开放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 (三) 本文主要的理论思路 | 第20页 |
| 二 实证方法和检验 | 第20-30页 |
| (一) 定性分析 | 第20-24页 |
| (二) 定量模型 | 第24-27页 |
| (三) 实证研究结论 | 第27-28页 |
| (四) 开放后私人投资增加的作用 | 第28-30页 |
| 三 我国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股票市场开放的私人投资效应:国别(地区)研究 | 第32-44页 |
| 一 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开放 | 第32-34页 |
| (一) 全面直接开放模式:美国、英国 | 第32-33页 |
| (二) 渐进式开放模式:日本 | 第33-34页 |
| (三) 激进式开放模式:澳大利亚 | 第34页 |
| 二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开放 | 第34-38页 |
| (一) 印度 | 第35-36页 |
| (二) 韩国 | 第36-37页 |
| (三) 台湾 | 第37-38页 |
| 三 经验和特点总结 | 第38-44页 |
| (一) 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开放后外部资本流入形式 | 第40-41页 |
| (二) 各国和地区股票市场开放的一般步骤 | 第41页 |
| (三) 所采用的各种模式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股票市场开放的私人投资效应:实证研究 | 第44-54页 |
| 一 测量方法的选择 | 第44-47页 |
| (一) 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 (二) 开放时点的确定 | 第45-47页 |
| 二 实证方法及检验 | 第47-54页 |
| (一) 实证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 (二) 描述性分析 | 第48-52页 |
| (三) 回归分析和结论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对中国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 第54-62页 |
| 一 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现状分析 | 第54-60页 |
| (一) 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现状和进程 | 第54-55页 |
| (二) 中国股票市场开放与其他国家对比 | 第55-59页 |
| (三)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 二 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 (一) 控制资金流向 | 第60页 |
| (二) 促进金融业发展,规范市场法制建设 | 第60-61页 |
| (三) 保持内外平衡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