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

丹麦高职院校学生国际流动政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6页
 (一) 选题缘由第7-9页
  1. 高职学生国际流动政策的制定已被许多国家重视第7-8页
  2. 我国需要制定高职学生国际流动政策第8页
  3. 丹麦促进高职学生国际流动政策为我国提供了启示第8-9页
 (二) 概念界定第9-10页
  1. 高职职业教育第9-10页
  2. 国际流动第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 国内对丹麦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流动性的研究第10-12页
  2. 国外对丹麦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流动性的研究第12-14页
 (四) 研究设计第14-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丹麦高职学生流动政策出台的背景第16-25页
 (一) 博洛尼亚进程第16-19页
 (二) 伊拉斯谟计划与伊拉斯谟世界计划第19-22页
 (三) 欧盟绿皮书《促进青年学习的流动性》第22-25页
二、丹麦高职学生国际流动框架第25-28页
 (一) 高职院校国际化以促进学生国际流动为主要目标第25-26页
 (二) 丹麦高职学生流动的奖学金制度第26-27页
 (三) 丹麦高职学生流动的法律保障第27-28页
三、丹麦流动现状的多因素分析第28-37页
 (一) 学生因素第28-31页
  1. 出国原因第29页
  2. 出国留学期间第29-30页
  3. 拒绝出国的原因第30页
  4. 国际流动的服务原因第30-31页
 (二) 教育机构第31-35页
  1.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工作第31-32页
  2.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效果模型第32-35页
 (三) 劳动力市场第35-37页
  1. 国际化能力的需求第35-36页
  2. 企业提供国外实习岗位的兴趣第36-37页
四、丹麦促进高职学生流动政策第37-43页
 (一) 更好的流动框架第37-38页
 (二) 更好的鼓励学生第38-40页
 (三) 更完善的国际化的高职院校第40-41页
 (四) 更支持的劳动力市场第41-43页
五、效果及评价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师生文化代沟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黔江区土家族小学为例
下一篇:21世纪以来奥地利学徒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