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撤诉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4页
一、民事撤诉制度概述第14-18页
 (一) 民事撤诉制度的含义第14-15页
  1、撤诉的概念第14页
  2、撤诉的特征第14-15页
 (二) 民事撤诉制度的性质第15页
 (三) 民事撤诉制度的功能第15-16页
 (四)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现状第16-18页
  1、撤诉的种类第16页
  2、撤诉的条件第16-17页
  3、撤诉的方式第17页
  4、撤诉的表现形式第17页
  5、撤诉的法律后果第17-18页
二、撤诉制度的价值定位第18-22页
 (一) 撤诉程序设计中的第一对矛盾:权力与权利的制衡第18-19页
 (二) 撤诉程序设计中的第二对矛盾:权利与权利的对峙第19-20页
 (三) 撤诉程序设计中的第三对矛盾:公正和效益的衡平第20-21页
 (四) 撤诉程序设计中的第四对矛盾:权利保护与程序安定的整第21-22页
三、对国外民事撤诉制度的分析与借鉴第22-25页
 (一) 国外民事撤诉制度的立法考察第22-24页
 (二) 对国外民事撤诉制度的评析第24-25页
  1、撤回诉讼在一定条件下须经被告的同意第24页
  2、法院有条件的职权干涉第24页
  3、撤诉的效果第24-25页
四、对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检讨第25-39页
 (一) 撤诉制度权利(力)配置中的缺陷第25-31页
  1、法院享有对撤诉行为非限制的否决权,使国家干预与处分主义失衡第25-27页
  2、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遭到忽视,应诉方权益保护的严重欠缺第27-31页
 (二) 诉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1、撤诉意志上的阻却第32页
  2、撤诉能力上的阻却第32-33页
  3、撤诉条件规定的笼统模糊第33页
  4、缺乏救济程序第33-34页
 (三) 诉权保护与程序安定、效率的整合方面存在问题第34-39页
  1、申请撤诉的时间过于宽泛,有悖于诉讼效益原则第34-35页
  2、有关撤诉效力规定得不够明确,导致当事人较容易滥用权利第35-39页
五、通过法律控制来实现撤诉制度的完善第39-46页
 (一) 撤诉条件的合理化第39-41页
  1、撤诉主体适格第40页
  2、撤诉意思表示真实第40页
  3、撤诉应征得撤诉相对方(被告)的同意第40-41页
  4、设定科学合理的撤诉期限第41页
 (二) 对法院权力的限制第41-42页
 (三) 被告利益平等保护——修改按撤诉处理的规定第42-43页
 (四) 原告权利的适当受限以及权利行使的保障第43-46页
  1、原告权利的适当受限第43-45页
  2、应完善对当事人撤诉权的保障第45-46页
六、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协调第46-51页
 (一) 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冲突第46-47页
 (二) 举证期限届满人民法院宣判前允许撤诉存在的弊端第47-48页
 (三) 举证期限届满原告申请撤诉应否准许第48-49页
 (四) 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协调第49-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官职权的定位与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研究
下一篇: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