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法官职权的定位与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一、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及存在的问题第10-14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基本方向第10-11页
 (二) 在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1.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内容的缺失第11-12页
  2.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地位建构不健全第12页
  3. 当事人在诉讼中责任和权利的不对等第12-13页
  4. 法官权利行使不当,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以及当事人权利滥用第13页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法官职权定位的角度第13-14页
二、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官职权定位第14-32页
 (一) 大陆法系:法官的实质性诉讼指挥第15-22页
  1. 法国第15-17页
  2. 德国第17-21页
  3. 日本第21-22页
 (二) 英美法系:审判流程管理与职权扩张第22-31页
  1. 英国第22-27页
  2. 美国第27-31页
 (三) 小结第31-32页
三、两大法系法官职权定位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启示第32-42页
 (一) 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法官职权定位的重新审视第32-33页
 (二) 法官职权的重新定位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积极意义第33-42页
  1. 保证当事人实质地位平等第34-35页
  2. 保障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地位第35-39页
  3. 保证当事人的程序参与和程序自治结果的形成,防止诉讼突袭第39-40页
  4. 实现司法中立原则的实质意义第40-41页
  5. 保证诉讼的经济性和快捷性第41-42页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法官职权的重新定位第42-52页
 (一) 弱化法院的绝对主导职权第42-43页
 (二) 加强法官在审判流程的管理职权第43-46页
  1.合理划分流程阶段第44页
  2. 科学设定考评项目第44-45页
  3. 强化监督管理第45-46页
 (三) 规范证据收集过程中的法官职权第46-48页
 (四) 完善诉讼过程中的释明权第48-52页
  1. 整理纠纷争点第49页
  2. 对事实的释明第49-50页
  3. 公开法律适用意见第50页
  4. 适时公开心证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群体诉讼研究
下一篇:民事撤诉制度的反思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