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三、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9-10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一章、江湖气魄——传统历史小说的自我坚守 | 第13-26页 |
一、传统历史小说的审美特质 | 第14-18页 |
(一) 景:绝域之美 | 第14-16页 |
(二) 物:骏马之勇 | 第16-18页 |
二、传统历史小说的主题特征 | 第18-26页 |
(一) 流寓意识 | 第19-22页 |
(二) 侠义色彩 | 第22-26页 |
第二章、再现民族秘史——英雄史诗的宏大叙事 | 第26-40页 |
一 史诗性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价值追求 | 第27-37页 |
(一) 时间的纵深和空间的封闭 | 第28-30页 |
(二) 战争主题 | 第30-31页 |
(三) 宗教情怀 | 第31-37页 |
1、宗教文化的精神内化 | 第33页 |
2、宗教文化的语言外化 | 第33-35页 |
3、宗教文化的民俗外化 | 第35-37页 |
二、英雄崇拜 | 第37-39页 |
三、草原情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革命历史图景——红色经典叙事的视域 | 第40-48页 |
一、成长的故事: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 | 第42-44页 |
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双重主题 | 第44-48页 |
第四章、另类叙事——新历史小说的别样风景 | 第48-53页 |
一、语言的狂欢: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 第48-50页 |
二、人性的审视:新历史小说的主题意蕴 | 第50-53页 |
第五章、对新疆汉语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评价 | 第53-66页 |
一、文化缺失、补偿与建构 | 第54-57页 |
(一) 文化缺失的生成 | 第54-56页 |
(二) 文化的重构 | 第56-57页 |
二、寻求身份认同——自我与他者 | 第57-60页 |
(一) 文化他者:镜像的制约 | 第58-59页 |
(二) 寻求身份认同 | 第59-60页 |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学背景下的新疆文学 | 第60-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