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在路上”模式:流浪精神的载体 | 第8-21页 |
(一) 西方流浪汉小说溯源 | 第8-9页 |
(二) 比较中、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异同 | 第9-16页 |
1. 中、西方流浪汉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 第10-11页 |
2. 中、西方流浪汉小说塑造“流浪汉”形象的不同 | 第11-13页 |
3. 中、西方流浪汉小说叙事方式的不同 | 第13-14页 |
4. 中、西方流浪汉小说艺术风格的不同 | 第14-16页 |
(三) 赵光鸣——“在路上”的歌者 | 第16-21页 |
1. 赵光鸣简介、作品情况 | 第17页 |
2. 精神流浪与家园意识——赵光鸣流浪汉小说的特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赵光鸣小说中“流浪汉”形象的类型分析 | 第21-33页 |
(一) 盲流 | 第21-24页 |
(二) 知识分子 | 第24-28页 |
(三) 和亲使团 | 第28-33页 |
第三章 赵光鸣小说的叙事特征 | 第33-47页 |
(一) 叙事主题:苦难与情爱 | 第33-36页 |
(二) 叙述人称、视角的多样化 | 第36-42页 |
1. 第一人称边缘化 | 第36-37页 |
2. 第二人称叙事的介入 | 第37-39页 |
3.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 第39-42页 |
(三) 叙述分层与双重流浪叙述模式 | 第42-47页 |
第四章 赵光鸣小说的人生哲学 | 第47-56页 |
(一) 豁达的人生态度——对死亡的超越 | 第47-50页 |
(二) 自由精神境界——对物欲的超越 | 第50-53页 |
(三) 流浪与寻找的永恒——对庸常人生的超越 | 第53-56页 |
第五章 “西部经验”下的流浪者之歌 | 第56-63页 |
(一) 成就与束缚——“西部经验”之于西部文学 | 第56-58页 |
(二) 坚守与超越——“西部经验”之于赵光鸣的小说创作 | 第58-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