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导论 | 第7-11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3.已有理论文献综述 | 第8-9页 |
4.基本假设和中心观点 | 第9页 |
5.相关概念之界定 | 第9-10页 |
6.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7.本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工业循环经济与产业政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第11-22页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循环经济 | 第11-17页 |
1.循环经济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循环经济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3.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 | 第13-14页 |
4.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5.工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特点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产业政策与外部性纠正 | 第17-22页 |
1.公共政策与产业政策 | 第17-18页 |
2.产业政策的由来及其内涵 | 第18页 |
3.外部性救济的新路径 | 第18-20页 |
4.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政策概述 | 第20-21页 |
5.国内产业政策现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实证分析: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 | 第22-27页 |
1.杭州市余杭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2.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6页 |
3.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4.国外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 第27页 |
第二节 余杭区工业循环经济政策导向和成效 | 第27-32页 |
1.制定试点计划,实施"225"工程 | 第28页 |
2.完善政策制度,突出节能降耗重点 | 第28-29页 |
3.用足国家政策,发展资源综合利用 | 第29-30页 |
4.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循环经济项目 | 第30-31页 |
5.明确产业导向,促进"二高"行业调整 | 第31-32页 |
6.加强技术服务,推进能源监测分析 | 第32页 |
第三节 余杭区工业循环经济政策导向的不足 | 第32-34页 |
1.规划统筹、机构设置有缺位 | 第32-33页 |
2.政策执行有缺漏 | 第33页 |
3.监管措施有缺失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中国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前景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经验教训 | 第34-35页 |
1.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前提 | 第34页 |
2.国内外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经验教训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中国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若干建议 | 第35-37页 |
1.按经济规律办事是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根本 | 第35-36页 |
2.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是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前提 | 第36页 |
3.公共产业政策的激励是发展区域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完善区域(余杭区)政策导向的初步设想 | 第37-40页 |
1.把握规律,提高认识 | 第37-38页 |
2.设计规划,完善制度 | 第38页 |
3.政策引导,壮大产业 | 第38页 |
4.突出重点,抓好龙头 | 第38-39页 |
5.培育中介,提升服务 | 第39页 |
6.落实责任,层层负责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