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简介 | 第11-14页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11页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12-13页 |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4-19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 第14-15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 第21-31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及数学描述 | 第22-2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问题与设计方法 | 第24-30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存在性条件 | 第24-25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可达性条件 | 第25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稳定性条件 | 第25-26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 | 第26-28页 |
·滑模控制系统的不变性 | 第28-29页 |
·等效控制 | 第29页 |
·准滑动模态控制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电液伺服系统的理论建模 | 第31-41页 |
·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1-34页 |
·电液伺服阀 | 第32-33页 |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33页 |
·液压缸和负载力平衡方程 | 第33-34页 |
·其它环节的数学模型 | 第34页 |
·典型位置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34-36页 |
·没有弹簧负载的情况 | 第35页 |
·有弹簧负载的情况 | 第35-36页 |
·实际系统的参数 | 第36-40页 |
·油缸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36页 |
·电液伺服比例阀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传递函数的确定 | 第38-40页 |
·确定系统的方块图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电液伺服系统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 | 第41-61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选取 | 第41-43页 |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模型的转化 | 第41-42页 |
·切换函数和控制函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数字PID调节器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阶跃响应对比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5-54页 |
·原模型的仿真比较 | 第45-48页 |
·系统参数变化时的仿真比较 | 第48-52页 |
·施加外干扰力时的仿真比较 | 第52-54页 |
·正弦信号跟踪响应对比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原模型的仿真比较 | 第54-55页 |
·系统参数变化时的仿真比较 | 第55-58页 |
·施加外干扰力时的仿真比较 | 第58-59页 |
·仿真比较小结 | 第59页 |
·仿真比较的结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AMESim/Simulink模型的电液伺服系统变结构控制实验研究 | 第61-71页 |
·仿真平台概述 | 第61-62页 |
·软件简介 | 第61页 |
·AMESim对Simulink的接口技术的优点 | 第61-62页 |
·联合仿真平台的建立 | 第62-65页 |
·联合仿真设置 | 第62-63页 |
·联合仿真实现 | 第63-65页 |
·基于滑模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联合仿真 | 第65-70页 |
·阶跃响应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混合系统的阶跃响应对比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工作总结 | 第71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