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第10-16页
     ·跨学科科研活动的兴起第10-1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当代发展第11-13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第13-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20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理论意义第17-18页
     ·现实意义第18-20页
   ·研究思路、方法与着力点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0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0-21页
     ·着力点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第22-40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研究第22-29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存在状态的研究第22-24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特点的研究第24-25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的规模和人员构成的研究第25-26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的运行机制与管理的研究第26-29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研究的总结第29页
   ·关于知识生产的研究第29-33页
     ·关于科学研究的哲学研究第29-31页
     ·关于知识生产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第31-33页
   ·关于组织成长的研究第33-39页
     ·关于组织成长的唯象研究第33-35页
     ·关于组织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5-38页
     ·关于组织成长研究的趋势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系统分析第40-62页
   ·科研人员的人性假设第40-44页
     ·经济、管理和文化视角的人性假设第40-42页
     ·科研人员的知识人假设第42页
     ·科研人员的“智-情-知”模型第42-44页
   ·跨学科的内涵及类型第44-50页
     ·学科的“智-情-知”模型第44-46页
     ·跨学科的“智-情-知”耦合模型第46-48页
     ·跨学科的类型第48-5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性质和类型第50-5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本质第50-5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主要性质第51-53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类型第53-5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系统构成第56-6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构成要素的一般分析第56-58页
     ·“知识”视角的跨学科科研组织构成要素第58-6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构成要素的关联机制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第62-76页
   ·知识的异质性第62-66页
     ·知识的本质第62-63页
     ·知识的分类第63-65页
     ·知识的异质性第65-66页
   ·认知个体的知识增长机理第66-70页
     ·认知个体知识状态的布鲁克斯方程第66-67页
     ·认知主体的知识空间扩展过程第67-68页
     ·基于认知个体的信息与知识变换机理第68-7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知识创新机理第70-75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知识创新的本质第7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知识创新的类型第71-72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知识创新的主体互动耦合的机理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本质、动力与唯象模型第76-93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本质第76-80页
     ·成长的涵义第76-77页
     ·组织成长的本质第77-78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成长本质第78-8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动力与一般模式第80-85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动力第80-82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定性模型第82-84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主要阶段第84-85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唯象定量模型第85-9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的内部动力学模型第85-87页
     ·关于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第87-88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选择力与优化力协同的成长模型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创建第93-106页
   ·创建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效益分析第93-9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创建与效益最大化第93-94页
     ·个体加入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约束模型第94-95页
     ·个体加入跨学科科研组织的约束条件第95-9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生成元中各成员的协同竞争博弈第96-100页
     ·协同竞争博弈基本性质第96-97页
     ·博弈模型构建第97-98页
     ·基于博弈模型的合作创新条件分析第98-10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创建的一般条件第100-105页
     ·生成元与外界环境的开放性第100-102页
     ·生成元远离平衡态第102-103页
     ·生成元各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第103-104页
     ·涨落的放大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发展与“惯性化”第106-128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发展阶段的成长本质第106-109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发展阶段的成长目标第106-107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07-108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第108-109页
   ·跨学科组织“制范”的系统构成第109-114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制范的含义和特征第109-11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制范的系统构成第110-113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制范形成的一般过程第113-114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范式的形成机制第114-122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范式的含义及类型第114-11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范式的构建方式第116-118页
     ·基于Markov理论的跨学科科研组织范式的构建机制第118-122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制范的惯性第122-126页
     ·组织惯性第122-124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制范惯性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八章 可持续成长与跨学科科研组织的转型第128-149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可持续成长的涵义第128-134页
     ·组织的“脆弱性”与“柔韧性”第128-130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可持续成长含义第130-132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可持续成长的可能性第132-134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可持续成长的主要任务第134-14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成长上限第134-139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的转型第139-141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转型的内在机制第141-148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转型的力场分析第141-146页
     ·跨学科科研组织转型的主要阶段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九章 我国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149-157页
   ·我国跨学科科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49-153页
     ·体制方面的条块分割第149-150页
     ·运行机制方面的“三类失衡”第150-151页
     ·资源投入方面的“单、小、断、散、硬”第151-152页
     ·评价方面的“三重三轻”第152页
     ·文化方面的“四多四少”第152-153页
   ·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建设的对策第153-156页
     ·加强顶层设计,搞好体制调整,建立科教部第153页
     ·改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模式第153-154页
     ·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分类明晰评价体系第154页
     ·强化跨学科科研组织内部管理第154-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57-161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157-160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57-15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59-160页
   ·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8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68-171页
 一、在学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第168-169页
 二、在学期间的著作出版情况第169页
 三、在学期间主持或参加的课题情况第169-170页
 四、在学期间的获奖情况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技术转移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下一篇:数控系统参数曲线、曲面插补算法及加减速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