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时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符号说明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第9-13页
     ·代数图论基础第9-11页
     ·自主体动态和一致性算法第11-13页
   ·时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第13-14页
     ·具有输入时延的自主体动态第13-14页
     ·具有通信时延的一致性算法第14页
   ·时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研究现状第14-19页
     ·频域分析法第15-17页
     ·Lyapunov 函数分析法第17-19页
     ·代数图论和矩阵理论分析法第19页
   ·时延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分析方法小结第19-20页
   ·本文的结构简介第20-22页
第二章 具有通信时延和输入时延的一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第22-32页
   ·引言第22页
   ·问题描述第22-23页
     ·系统描述和一致性算法第22-23页
     ·预备引理第23页
   ·一致性分析第23-27页
   ·仿真研究第27-30页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时延异质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第32-42页
   ·引言第32-33页
   ·问题描述第33-35页
     ·系统描述第33页
     ·无时延一致性算法第33-34页
     ·时延一致性算法第34-35页
   ·一致性分析第35-38页
     ·无时延系统一致性分析第35-36页
     ·时延系统一致性分析第36-38页
   ·仿真研究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非线性算法的时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第42-54页
   ·引言第42页
   ·问题描述第42-44页
     ·系统描述和一致性算法第42-43页
     ·预备引理第43-44页
   ·一致性分析第44-49页
     ·强连通连接拓扑第44-47页
     ·弱连通连接拓扑第47-49页
   ·仿真研究第49-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工作总结第54页
   ·工作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FID与WSN集成网络节点部署优化研究
下一篇: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