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关于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思想的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国外关于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思想的研究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的主体思想 | 第18-27页 |
·企业任务与企业技术管理的主体 | 第18-21页 |
·企业任务与企业技术管理主体 | 第18-19页 |
·“利润最大化”、“创造顾客”与企业技术管理主体 | 第19-20页 |
·经济关系的变迁与企业技术管理主体 | 第20-21页 |
·社会关系与企业技术管理主体 | 第21-24页 |
·从“社会责任”角度思考企业技术管理主体 | 第21-22页 |
·从“服务性机构”角度思考企业管理主体 | 第22-24页 |
·企业技术管理主体的角色融合 | 第24-27页 |
·“管理合法性”体现企业技术管理主体的“技术统治”角色和社会期望角色的融合 | 第24-25页 |
·企业组织的目标体现了“个人私利”和社会组织的统一,作为技术管理的主体,也是各种角色的融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理论 | 第27-38页 |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 | 第27-30页 |
·提倡以实践为来源的管理范式 | 第27-28页 |
·涉及到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 | 第28-29页 |
·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归属于所有行业管理的共有的“工具” | 第29-30页 |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范式的辩证法思想 | 第30-33页 |
·21 世纪管理的新范式是辩证发展的 | 第30页 |
·范式处于不断地“创新”之中 | 第30-31页 |
·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要考虑企业的责任、效益、价值的统一 | 第31-32页 |
·企业技术管理的“范式”从变化的关系中形成,不是从已有的模式中推出 | 第32-33页 |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范式的适应性 | 第33-38页 |
·企业技术管理范式,从“战略”向“战术”适应 | 第33-34页 |
·企业技术管理范式要“适应技术和产品的变化” | 第34-35页 |
·企业技术管理范式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 第35-36页 |
·企业管理技术的主动性原则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的不确定性思想 | 第38-45页 |
·国家对企业技术监控的不确定性 | 第38-40页 |
·科技史“测不准原理”与管理学“不确定”理论的渊源 | 第38-39页 |
·技术发展结果具有不可控的一面 | 第39页 |
·认知能力有限 | 第39-40页 |
·企业如何应对技术监控的不确定性 | 第40-42页 |
·企业自觉预测新技术的影响和副作用,对技术自行监控 | 第40-41页 |
·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技术管理的战略规划 | 第41-42页 |
·企业技术的不确定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 第42-45页 |
·企业技术管理要植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 | 第42-43页 |
·企业技术管理要兼顾企业责任、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 第43-45页 |
结论:德鲁克企业技术管理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