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合同特权之来源、范围及其规制
摘要 | 第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一章 行政合同特权概说 | 第9-20页 |
第一节 前提性问题 | 第9-12页 |
一、行政与合同的共存? | 第9-11页 |
二、行政合同(特权)属于行政法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行政合同特权的基础理论 | 第12-20页 |
一、行政合同特权概述 | 第12-14页 |
二、行政合同特权存在的正当性 | 第14-20页 |
第二章 行政合同特权的法律规定及来源方式研究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合同特权的法律规定 | 第20-24页 |
一、对合同履行的指挥和监督权 | 第20页 |
二、变更和解除合同权 | 第20-22页 |
三、制裁权 | 第22-24页 |
四、小结 | 第24页 |
第二节 行政合同特权的来源方式 | 第24-30页 |
一、各国(地区)行政合同特权的来源方式 | 第24-26页 |
二、行政合同特权的一元化与二元化来源方式 | 第26-28页 |
三、约定特权与法定特权的划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对我国行政合同特权立法的相关建议 | 第30-48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合同特权的立法理念 | 第30-31页 |
一、行政合同特权立法的必要性 | 第30页 |
二、我国行政合同特权立法的制约因素 | 第30页 |
三、行政合同特权立法的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合同特权之来源、范围的具体建议 | 第31-43页 |
一、不属于行政合同特权的几项权力(利) | 第32-36页 |
二、可纳入我国行政合同特权立法的内容 | 第36-42页 |
三、执行权(可作为约定特权,但我国不具备条件) | 第42-43页 |
四、合同相对方的权利 | 第43页 |
第三节 行政合同特权的程序规制 | 第43-48页 |
一、协商制度 | 第44-45页 |
二、告知制度 | 第45页 |
三、说明理由制度 | 第45-46页 |
四、听证制度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