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前言 | 第8-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 | 第9-14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1-12页 |
·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步骤 | 第12-13页 |
·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13-14页 |
·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 第14-20页 |
·On-line NIR技术在制药业的应用 | 第14-15页 |
·On-line NIR技术在石油化工和化工反应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On-line NIR技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的应用进展 | 第16-2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NIR光谱采集条件的设置和异常样品的剔除 | 第23-34页 |
·试验材料的采集及制备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程序和软件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化学指标常规方法的测定 | 第23页 |
·近红外实验条件优化 | 第23-27页 |
·异常样品的剔除 | 第27-33页 |
·光谱异常的诊断 | 第28-30页 |
·化学值异常的诊断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3章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56页 |
·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理论 | 第34-35页 |
·光谱谱区范围的选择 | 第34页 |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 第34页 |
·最佳主成分维数的选择 | 第34-35页 |
·检验模型 | 第35页 |
·各化学指标模型的建立 | 第35-48页 |
·化学成分常规分析值的范围 | 第35-36页 |
·烟碱的定量模型 | 第36-40页 |
·总糖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还原糖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总氮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氯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钾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水分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评价 | 第48-50页 |
·烟丝质量指标的在线监控 | 第50-53页 |
·离线模型和在线模型的比较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网络化应用技术开发 | 第56-67页 |
·远程监控技术 | 第56-57页 |
·开发目标和系统功能 | 第57页 |
·监测控制流程 | 第57-58页 |
·WinCC简介 | 第58-59页 |
·WinCC 6.0软、硬件的配置 | 第59-60页 |
·在线监控系统的的设计 | 第60-63页 |
·生产数据的显示方式 | 第60-61页 |
·登陆界面的设计 | 第61页 |
·在线生产数据显示界面的设计 | 第61-62页 |
·趋势图界面的设计 | 第62-63页 |
·监控界面的网络发布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光谱仪器参数的优化及异常样品的剔除 | 第67页 |
·模型参数 | 第67-68页 |
·未知样品的分析 | 第68页 |
·在线近红外光潜仪网络化应用技术开发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
附录B 论文建模所用到的常规化学检测数据 | 第76-80页 |
附录C 40分钟的在线监测数据 | 第80-81页 |
附录D 源程序代码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