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22页 |
第一章 文化素质概述 | 第22-3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对“文化”的阐述 | 第22页 |
·对“素质”的解析 | 第22-23页 |
·对“文化素质”的理解 | 第23页 |
·文化素质的构成及其表现 | 第23-26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目标与任务 | 第26-29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目标 | 第26-27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任务 | 第27-29页 |
·影响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 | 第29-32页 |
·外部因素 | 第29-30页 |
·内部因素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对策 | 第32-41页 |
·主要的文化素质培养模式 | 第32-37页 |
·国内文化素质培养的几种有效模式 | 第32-35页 |
·国外通识教育的主要模式 | 第35-37页 |
·高职高专文化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课程目标的设置滞后于人才培养 | 第37-38页 |
·教材内容的陈旧 | 第38页 |
·教学方法的落伍 | 第38页 |
·师资队伍的缺乏 | 第38-39页 |
·课程体系定位不准确 | 第39页 |
·提高文化素质培养水平的主要对策 | 第39-41页 |
·第一课堂体系和第二课堂体系结合 | 第39-40页 |
·将文化素质培养贯穿专业教育的始终 | 第40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40页 |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一、二课堂”结合的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 第41-57页 |
·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定位 | 第41-42页 |
·高职高专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 第42-55页 |
·“一、二课堂”结合—将文化素质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 第42-43页 |
·设置文化素质培养专门的课程体系 | 第43-44页 |
·第一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 | 第44-52页 |
·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 | 第52-55页 |
·文化素质培养课程的考评体系 | 第55-57页 |
·文化素质培养课程的考评体系的结构 | 第55页 |
·文化素质培养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 第55-57页 |
第四章 高职高专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 第57-74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管理机制建设 | 第57-60页 |
·文化素质培养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57-58页 |
·建立健全文化素质培养的各项管理和实施制度 | 第58-60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教材建设 | 第60-63页 |
·文化素质培养教材建设的现状和意义 | 第60-61页 |
·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61-62页 |
·教材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 第62页 |
·教材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62-63页 |
·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 | 第63-67页 |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63-65页 |
·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的主要方式 | 第65-66页 |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 | 第66-67页 |
·文化素质培养评价体系建设 | 第67-74页 |
·建立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标准 | 第67-70页 |
·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 第70-73页 |
·课程考核标准 | 第73-74页 |
结束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