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7页
 1. 选题背景第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3. 研究思路第14-17页
第一章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论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第17-27页
   ·黑格尔: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明确提出及唯心主义阐释第17-20页
     ·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第17-18页
     ·国家高于社会第18-20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第20-23页
     ·朴素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第20-22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具体阐述第22-23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批判第23-27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质疑第24-25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合理内核的继承第25-27页
第二章 马克思对国家与社会一般关系的阐述第27-37页
   ·马克思的“国家”、“社会”概念第27-29页
     ·马克思的“国家”概念第27-28页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第28-29页
   ·社会是国家的基础第29-31页
   ·国家的相对自主性第31-32页
   ·国家与社会的对立第32-34页
   ·国家向社会的复归第34-37页
第三章 马克思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论述第37-46页
   ·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国家与社会的重合第37-40页
     ·亚细亚社会第37-38页
     ·古代社会第38-39页
     ·封建社会第39-40页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对立第40-44页
     ·异化劳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第41-42页
     ·政治权力—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第42-44页
   ·未来社会时期,国家与社会的统一第44-46页
第四章 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对中国的指导意义第46-50页
   ·规范国家的自主性第47-48页
   ·社会自主性的培养和建立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农业发展模式思想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