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背部微循环活体观测模型及在失血休克—复苏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微循环临床检测方法 | 第11-26页 |
| ·微循环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 ·微循环基本概念的延伸 | 第12-13页 |
| ·微循环调节 | 第13-14页 |
| ·器官微循环的特点 | 第14-18页 |
| ·微循环监测常用的方法 | 第18-23页 |
| ·麻醉对微循环的影响 | 第23-26页 |
| 2 背部微循环观察窗活体观测模型的建立 | 第26-38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 ·背部微循环观察窗活体观测的发展及现状 | 第26页 |
| ·目前国内活体观测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背部微循环观察窗的技术现状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页 |
| ·背部微循环观察窗的应用 | 第29-30页 |
| ·人工红细胞复苏液的制备 | 第30-33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产品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 ·评价参数 | 第31-33页 |
| ·预实验 | 第33页 |
|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实验的可行性 | 第33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3-38页 |
|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 ·药品试剂 | 第34页 |
| ·动物分组及操作 | 第34-36页 |
| ·实验干预方法 | 第36页 |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36-3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 3 观测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 | 第38-39页 |
| ·仪器及步骤 | 第38-39页 |
| ·结果 | 第39页 |
| ·微血管管径 | 第39-40页 |
| ·仪器及观测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 | 第39-40页 |
| ·毛细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分支数 | 第40-42页 |
| ·仪器及步骤 | 第40页 |
| ·结果 | 第40-42页 |
| ·血细胞流态 | 第42-44页 |
| ·仪器与步骤 | 第42页 |
| ·结果 | 第42-44页 |
| ·血流颜色 | 第44-45页 |
| ·仪器及步骤 | 第44页 |
| ·结果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4 讨论及展望 | 第46-48页 |
| ·本课题创新意义 | 第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人工红细胞复苏的局限 | 第46-47页 |
| ·实验设备的改进和制作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