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28页 |
·选题依据 | 第13页 |
·有关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理论与合作机制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26-28页 |
·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理论分析 | 第28-62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概念的界定 | 第28-31页 |
·逻辑学的定义结构 | 第28页 |
·定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28-29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别 | 第29-31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基本特征 | 第31-34页 |
·基本特征之一: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 | 第31-32页 |
·基本特征之二:公共性 | 第32-33页 |
·基本特征之三:草根性 | 第33-34页 |
·历史与现状 | 第34-44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演进 | 第34-37页 |
·组织演进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 第37-42页 |
·组织现状 | 第42-43页 |
·组织演进的启示 | 第43-44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 | 第44-46页 |
·生成方式的分类标准 | 第44-45页 |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标准 | 第45-46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 第46-53页 |
·农业生产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第46-49页 |
·农村生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第49-50页 |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第50-53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中间层的理论分析 | 第53-62页 |
·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 | 第53-57页 |
·案例4:瓜农合作进入市场,维护自身权益 | 第57-58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中间层组织 | 第58-62页 |
第三章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 第62-79页 |
·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 | 第62-67页 |
·农业生产要遵循生态学规律 | 第62-63页 |
·农业生产的投入具有可分性及可替代性 | 第63页 |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服务 | 第63-65页 |
·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 | 第65-67页 |
·市场条件下农户的主观需求 | 第67-70页 |
·农户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单位 | 第67页 |
·农户作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优势分析 | 第67-68页 |
·农户组织的劣势分析 | 第68-69页 |
·分散的农户需要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69-70页 |
·满足农民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 第70-75页 |
·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方面的局限性 | 第70-71页 |
·市场在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方面的失灵 | 第71-75页 |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需要 | 第75-79页 |
·农村文化事业的目标 | 第75-76页 |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 | 第76页 |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依托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合作机制 | 第79-104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输入:公共需求 | 第79-80页 |
·公共需求 | 第79-80页 |
·公共需求的表达与实现 | 第80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输出—农村准公共物品和服务 | 第80-87页 |
·公共物品定义、特征、分类 | 第80-81页 |
·农村准公共物品和服务 | 第81-84页 |
·农村准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机制 | 第84-87页 |
·合作和合作盲区 | 第87-89页 |
·合作 | 第87-88页 |
·合作盲区 | 第88-89页 |
·合作的出现与建立 | 第89-92页 |
·重复博弈 | 第89页 |
·合作出现与建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 第89-92页 |
·合作的巩固和提高 | 第92-94页 |
·传统合作价值观对合作的促进 | 第92-93页 |
·权威的出现对合作的促进 | 第93页 |
·外部资源输入对合作的促进 | 第93-94页 |
·组织的运行原则 | 第94-102页 |
·平等原则 | 第94-96页 |
·照顾弱者原则 | 第96-97页 |
·“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 第97-99页 |
·民主与集中原则 | 第99-102页 |
·合作机制的现实性阐述 | 第102-104页 |
·案例11:云南远谋县清和果蔬生产协会 | 第102页 |
·合作机制的描述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合作机制的演化博弈论分析 | 第104-165页 |
·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知识 | 第104-117页 |
·博弈理论溯源 | 第104-106页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第106页 |
·演化博弈论的基本知识 | 第106-110页 |
·演化博弈理论的应用-人类合作行为的演化 | 第110-114页 |
·演化博弈论的基本动态分析 | 第114-116页 |
·演化模型的均衡稳定性判别方法 | 第116-117页 |
·农民的有限理性 | 第117-122页 |
·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搭便车” | 第117-118页 |
·农民的有限理性分析—风险条件下农民的生产决策 | 第118-120页 |
·农民在合作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 第120-121页 |
·农民合作过程中模仿行为的博弈论刻画 | 第121-122页 |
·传统合作价值观对农民合作的激励 | 第122-128页 |
·案例12:西江洞村的路会 | 第122-123页 |
·农民合作的单群体模仿者动态分析 | 第123-124页 |
·农民合作的参数分析 | 第124-127页 |
·传统合作价值观中的激励与约束 | 第127-128页 |
·传统合作价值观对农民合作的促进 | 第128-134页 |
·案例13:一个百年不衰的农民用水协会 | 第128-129页 |
·博弈策略的展开 | 第129-132页 |
·合作机制的形成 | 第132-133页 |
·合作的策略要求 | 第133-134页 |
·政府支持对农民合作的促进 | 第134-142页 |
·政府行为的悖论 | 第134-136页 |
·案例14: 解庄村良种繁育协会 | 第136页 |
·建国以来政府支持农村合作的政策轨迹 | 第136-137页 |
·政府与农民的非对称博弈 | 第137-138页 |
·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38-142页 |
·权威对农民合作的促进 | 第142-152页 |
·案例15: 权威的作用-张高村首条村民自修路的故事 | 第142-143页 |
·农民合作过程中的囚徒困境 | 第143页 |
·智猪博弈、利他主义与集体行动中的权威 | 第143-145页 |
·权威作用的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分析(一) | 第145-148页 |
·权威作用的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分析(二) | 第148-152页 |
·外部资源对农民合作的促进 | 第152-158页 |
·案例16:云南鹤庆县松坪社区发展委员会 | 第152-154页 |
·外部资源与农民的两群体模仿者动态分析 | 第154-156页 |
·农民合作的参数分析 | 第156-157页 |
·农民合作的进一步思考:外部资源输入对农民合作的影响 | 第157-158页 |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机制的发展 | 第158-165页 |
·外部环境对合作机制的影响 | 第158-160页 |
·合作机制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 第160-161页 |
·合作机制演进过程中的模仿学习模型 | 第161-162页 |
·合作机制的演化均衡 | 第162-165页 |
第六章 江西省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实证分析 | 第165-202页 |
·前言: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回顾 | 第165-172页 |
·自主灌溉管理区与农民用水户协会 | 第165页 |
·中国引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原因 | 第165-171页 |
·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 | 第171-172页 |
·调查方法及样本介绍(一) | 第172-174页 |
·调查方法 | 第172-173页 |
·调查样本及路线 | 第173-174页 |
·调查方法及样本介绍(二) | 第174-182页 |
·各级政府 | 第174-175页 |
·灌区 | 第175-176页 |
·农民用水户协会 | 第176-182页 |
·江西省农民用水户协会合作机制的博弈论解读 | 第182-186页 |
·灌区农民合作机制的形成 | 第182-183页 |
·农民用水户协会合作机制类型 | 第183-186页 |
·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情况的实证分析 | 第186-189页 |
·农民参与合作的原因与参与程度分析 | 第186页 |
·协会管理者参与合作的原因分析 | 第186-188页 |
·妇女参与合作的情况分析 | 第188页 |
·协会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 | 第188-189页 |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分析 | 第189-193页 |
·水利设施维护方面的绩效 | 第189-191页 |
·基本上解决了水费收缴方面的老大难问题 | 第191页 |
·灌溉水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 第191-192页 |
·其他方面的绩效 | 第192-193页 |
·农民用水户协会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及发展建议 | 第193-202页 |
·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 | 第193-197页 |
·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97-20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202-209页 |
·结论 | 第202-204页 |
·政策建议 | 第204-209页 |
·尊重农民合作的多样性和首创精神 | 第204-205页 |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促进组织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205-206页 |
·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组织的发展 | 第206-207页 |
·文化建设可以作为促进农民合作及组织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 第207-209页 |
致谢 | 第209-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