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拱桥状态评估及加固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桥梁技术状态评估及加固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 ·国内外旧桥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拱桥的结构状态评估与病害诊断 | 第14-34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拱桥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评估方法 | 第14-18页 |
| ·外观调查法 | 第15页 |
|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 第15页 |
| ·基于专家经验的方法 | 第15-16页 |
| ·基于可靠度的评估方法 | 第16页 |
| ·基于损伤和断裂力学的方法 | 第16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6-18页 |
| ·对照桥梁存在的缺陷及病害进行综合评定 | 第18-21页 |
| ·分析计算为主的评定方法 | 第21页 |
| ·荷载试验评定方法 | 第21-24页 |
| ·静载试验 | 第21-23页 |
| ·动载试验 | 第23-24页 |
| ·桥梁结构评定的动力响应法 | 第24-25页 |
|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评价方法简介 | 第25-33页 |
| ·评价实例分析 | 第25-28页 |
| ·桥梁评价层次模型算式及其应用 | 第28-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南河大桥技术状况评估研究 | 第34-57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工程概况 | 第34-35页 |
| ·静载试验及理论计算分析 | 第35-44页 |
| ·主要评估测试技术指标 | 第35页 |
| ·测点布置 | 第35-36页 |
| ·实验施加荷载及工况 | 第36-38页 |
| ·理论计算模型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评价 | 第38-44页 |
| ·动载试验 | 第44-56页 |
| ·动载实验的理论基础 | 第44-49页 |
| ·脉动试验 | 第49页 |
| ·无障碍跑车试验 | 第49页 |
| ·有障碍跳车试验 | 第49-50页 |
| ·动应力测量试验 | 第50页 |
| ·动载试验测试仪器及流程 | 第50-51页 |
| ·测试截面及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动载试验结论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拱桥的加固方法研究 | 第57-77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方法研究 | 第57-61页 |
| ·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法 | 第57-58页 |
| ·粘贴加固法 | 第58页 |
|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 第58页 |
|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第58页 |
| ·增加辅助构件加固法 | 第58-60页 |
| ·裂缝的处治办法 | 第60-61页 |
| ·南河大桥加固方案研究 | 第61-73页 |
| ·桥梁的基本病害情况 | 第61-62页 |
| ·病害成因分析 | 第62-6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 ·加固方案研究 | 第66-73页 |
| ·加固方案比选研究 | 第73页 |
| ·加固方案二理论分析研究 | 第73-76页 |
| ·选用加固方案的特点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展望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