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自我提升的内涵 | 第10页 |
·自我提升的表现形式 | 第10-13页 |
·自我服务归因 | 第10-11页 |
·自我知觉偏好 | 第11-12页 |
·群际偏好 | 第12页 |
·自尊与对他人反馈的认知反应 | 第12页 |
·自我妨碍 | 第12-13页 |
·自我提升的实证研究 | 第13-20页 |
·自我提升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自我提升与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15-17页 |
·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自我提升与危险行为的关系 | 第18-19页 |
·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感与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危险行为的测量 | 第20-24页 |
·自我提升的测量方法 | 第20-23页 |
·自我价值感与危险行为的测量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4-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28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8-54页 |
研究一: 预备测验——自我提升特质形容词的选取 | 第28-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研究小结 | 第33页 |
研究二: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 | 第33-38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研究小结 | 第38页 |
研究三:大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危险行为的关系 | 第38-54页 |
·研究目的 | 第38-39页 |
·研究假设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51页 |
·研究小结 | 第51-54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54-59页 |
·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 | 第54-56页 |
·测量大学生自我知觉偏好特质词汇的选取适宜 | 第54页 |
·大学生自我知觉偏好与自我服务归因这两种自我提升的表现形式的特点 | 第54-56页 |
·大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价值感、危险行为的关系 | 第56-59页 |
·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特点 | 第56页 |
·大学生自我提升对危险行为的影响 | 第56-57页 |
·大学生自我提升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 第57页 |
·自我价值感在自我提升对危险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 第57-58页 |
·本研究对危险行为干预的启示 | 第58-59页 |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59-60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