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典型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 ·课题来源与意义 | 第17-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人体骨肌系统建模 | 第18-19页 |
| ·肌肉路径 | 第19页 |
| ·关节坐标系 | 第19-20页 |
| ·测量设备 | 第20-22页 |
| ·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 | 第22-23页 |
| ·关节力和肌肉力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标准人体骨肌系统构建 | 第25-51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骨骼模型的构建 | 第25-31页 |
| ·骨骼解剖学 | 第25-27页 |
| ·原始数据 | 第27页 |
| ·图像处理 | 第27-30页 |
| ·曲面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 ·肌肉模型构建 | 第31-39页 |
| ·骨骼肌解剖学 | 第31-33页 |
| ·肌肉路径 | 第33-38页 |
| ·肌肉线模型 | 第38-39页 |
| ·关节坐标系构建 | 第39-47页 |
| ·解剖学特征点定义 | 第40-41页 |
| ·关节坐标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 第41-42页 |
| ·坐标系原点位置 | 第42-44页 |
| ·实验分析及讨论 | 第44-47页 |
| ·肌肉生理横截面积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三章 个性人体骨肌系统构建 | 第51-71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生理参数获取 | 第51-52页 |
| ·运动测量 | 第52-54页 |
| ·足底力测量 | 第54-56页 |
| ·肌电测量 | 第56-62页 |
| ·测量设备 | 第56-57页 |
| ·测量前处理 | 第57页 |
| ·运动过程测量 | 第57-59页 |
| ·最大自主收缩(MVC)测量 | 第59-60页 |
| ·肌电信号处理 | 第60-62页 |
| ·空间坐标变换 | 第62-66页 |
| ·肌肉骨骼间附着点坐标空间变换 | 第62-64页 |
| ·实验与计算 | 第64-66页 |
| ·讨论 | 第66页 |
| ·骨肌系统缩放与匹配 | 第66-67页 |
| ·典型运动测量实验规划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动态仿真及软件开发 | 第71-97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运动学参数计算 | 第71-77页 |
| ·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77-81页 |
| ·空间力学平衡 | 第81-87页 |
| ·肌肉力 | 第87-93页 |
| ·肌肉工作机理概述 | 第87页 |
| ·肌肉力预测方法 | 第87-89页 |
| ·优化算法 | 第89-90页 |
| ·基于肌电信号的肌肉力算法 | 第90-92页 |
| ·混合的前向-反向法 | 第92-93页 |
| ·软件开发 | 第93-94页 |
| ·中国力学虚拟人肌肉力预测模型 | 第93页 |
| ·中国力学虚拟人肌肉力预测软件 | 第93-94页 |
| ·小结 | 第94-97页 |
| 第五章 下肢典型行为的运动学分析 | 第97-117页 |
| ·引言 | 第97页 |
| ·典型行为运动 | 第97-99页 |
| ·样本 | 第99页 |
| ·事件与周期定义 | 第99-105页 |
| ·行走 | 第100-101页 |
| ·慢跑 | 第101页 |
| ·上楼梯 | 第101-102页 |
| ·下楼梯 | 第102-103页 |
| ·下蹲站起 | 第103页 |
| ·下跪站起 | 第103-105页 |
| ·下肢各关节的关节角度变化与分析 | 第105-111页 |
| ·行走 | 第105-106页 |
| ·慢跑 | 第106页 |
| ·上楼梯 | 第106-107页 |
| ·下楼梯 | 第107-108页 |
| ·下蹲站起 | 第108-109页 |
| ·下跪站起 | 第109-111页 |
| ·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 | 第111-113页 |
| ·髋关节 | 第111-112页 |
| ·膝关节 | 第112页 |
| ·踝关节 | 第112-113页 |
| ·讨论 | 第113-116页 |
| ·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六章 下肢典型行为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7-139页 |
| ·引言 | 第117页 |
| ·下肢各关节的关节力变化与分析 | 第117-124页 |
| ·行走 | 第117-119页 |
| ·慢跑 | 第119-120页 |
| ·上楼梯 | 第120-121页 |
| ·下楼梯 | 第121-122页 |
| ·下蹲站起 | 第122-123页 |
| ·下跪站起 | 第123-124页 |
| ·下肢各关节的关节力的变化范围 | 第124-127页 |
| ·髋关节 | 第124-125页 |
| ·膝关节 | 第125-126页 |
| ·踝关节 | 第126-127页 |
| ·下肢各关节的关节力矩变化与分析 | 第127-134页 |
| ·行走 | 第128-129页 |
| ·慢跑 | 第129-130页 |
| ·上楼梯 | 第130-131页 |
| ·下楼梯 | 第131-132页 |
| ·下蹲站起 | 第132-133页 |
| ·下跪站起 | 第133-134页 |
| ·下肢各关节的关节力矩的变化范围 | 第134-137页 |
| ·髋关节 | 第134-135页 |
| ·膝关节 | 第135-136页 |
| ·踝关节 | 第136-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9页 |
| 第七章 典型运动中肌肉激活度分析及肌肉力预测 | 第139-155页 |
| ·引言 | 第139页 |
| ·下肢主要肌肉的激活度计算 | 第139-146页 |
| ·行走 | 第139-140页 |
| ·慢跑 | 第140-141页 |
| ·上楼梯 | 第141-142页 |
| ·下楼梯 | 第142-143页 |
| ·下蹲站起 | 第143-144页 |
| ·下跪站起 | 第144-146页 |
| ·路面坡度及行走速度对肌肉激活度的影响 | 第146-149页 |
| ·路面坡度及慢跑速度对肌肉激活度的影响 | 第149-152页 |
| ·步态中下肢主要肌肉的肌肉力预测 | 第152-154页 |
| ·小结 | 第154-155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5-159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55-156页 |
| ·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56-157页 |
| ·展望 | 第157-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 附录 | 第167-183页 |
| 附录1 人体全身主要肌肉力线分类 | 第167-169页 |
| 附录2 人体全身特征点及关节坐标系 | 第169-170页 |
| 附录3 基于关节坐标系的人体主要肌肉附着点的坐标 | 第170-180页 |
| 附录4 人体测量学参数计算 | 第180-183页 |
| 致谢 | 第183-1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85-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