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论文

中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8-21页
     ·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第20-21页
第2章 信用担保的理论基础第21-32页
   ·信用担保基本概念第21-25页
     ·信用的概念和功能第21-22页
     ·担保的概念及特性第22-23页
     ·信用担保概念及原理第23-25页
   ·信用担保的理论认识第25-28页
     ·信用担保修正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第25-26页
     ·信用担保转嫁风险的理论第26-27页
     ·信用担保提高信用级别的理论第27-28页
   ·公共产品理论与信用担保第28-30页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8-29页
     ·信用担保与公共产品理论的关系第29-30页
   ·对信用担保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第30-32页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第32-45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历史发展第32-36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历程第32-36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类别第36-37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运行现状分析第37-45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第37-39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的法人形式第39-41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象和条件第41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程序第41-42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运营情况第42-45页
第4章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第45-66页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的简介第45-49页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的基本理念第45-46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作用第46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性质第46-47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资产第47-48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组织机构第48-49页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NFCGC)第49页
   ·日本信用保证制度的发展历程第49-54页
     ·创业期(1937—1945)第49-50页
     ·第1期(1946—1953)信用保证协会的全国设立第50页
     ·第2期(1954—1962)信用补完制度的确立第50-51页
     ·第3期(1963—1974)经济变动下的高增长第51页
     ·第4期(1975—1984)代替偿还急增第51-52页
     ·第5期(1985—1990)保险收支的改善与保证的扩大第52-53页
     ·第6期(1991—1997)泡沫经济的破灭和金融改革第53页
     ·第7期(1997至今)中小企业金融稳定化特别保证制度第53-54页
   ·日本信用补完制度第54-60页
     ·信用保证制度的业务运作第54-55页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本政策第55-58页
     ·信用保险制度第58-60页
   ·日本信用补完制度的现状分析第60-66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经济形势第60-61页
     ·信用保证协会的现状第61-66页
第5章 中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比较分析第66-75页
   ·法律、法规比较第66-67页
   ·结构、支持体系比较第67-68页
     ·结构比较第67页
     ·支持体系比较第67-68页
   ·资金来源、补偿机制比较第68-69页
     ·资金来源比较第68-69页
     ·补偿机制比较第69页
   ·运作过程比较第69-70页
     ·信用担保对象第69页
     ·担保费用及担保比例第69-70页
   ·风险控制和防范比较第70-71页
   ·放大倍数的比较第71页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比较第71-72页
   ·再担保体系的比较第72-75页
第6章 江苏省和爱知县信用担保实证比较分析第75-109页
   ·发展环境比较第75-79页
     ·江苏省信用担保业的发展环境第75-77页
     ·爱知县的信用保证业发展环境第77-79页
     ·发展概况比较第79-85页
     ·江苏省信用担保业发展情况第79-82页
     ·爱知县信用保证协会发展情况第82-85页
   ·发展特点比较第85-101页
     ·江苏省信用担保业发展特点第85-91页
     ·爱知县信用保证制度发展特点第91-101页
   ·再担保体系的比较第101-105页
     ·再担保授信额度第101-102页
     ·担保机构和项目的推荐方式第102-103页
     ·担保机构的推荐条件及要求第103页
     ·商业银行的合作方式和风险收益分配原则第103-104页
     ·再担保方式及责任第104页
     ·江苏省再担保体系运行现状第104-105页
   ·比较结论第105-109页
     ·信用保证申请与审批手续简化第105页
     ·不断调整担保费率第105-106页
     ·不断开发担保业务新品种第106-107页
     ·引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标准第107页
     ·创建"信用保证服务公司"第107页
     ·加强对信用保证协会的监管第107-108页
     ·加强风险控制第108-109页
第7章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第109-118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第109-111页
     ·担保机构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第109页
     ·担保的专业法律和行规行约建设落后第109-110页
     ·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第110页
     ·缺乏担保业复合型人才第110页
     ·放大倍数偏小,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比例过高第110-111页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第111-118页
     ·政府的行为分析及对策第111-113页
     ·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为分析及对策第113-115页
     ·协作银行的行为分析及对策第115-116页
     ·中小企业的行为分析及对策第116-118页
第8章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制第118-127页
   ·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重要性第118页
   ·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第118-122页
   ·基于AHP的信用评级方法第122-127页
     ·基于AHP的权重确定方法第122-124页
     ·层次分析法在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中的运用第124-127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29页
   ·结论第127页
   ·展望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3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饭店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下一篇: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与实证分析--以镇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