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气象灾害论文

衡阳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第11-12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3 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研究动态第13-15页
 4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6页
   ·研究的方法第1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6-22页
 1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分类第16-17页
 2 气象经济学的概述第17-19页
   ·关于气象经济学第17-18页
   ·有关气象经济效益评估理论第18页
   ·气象经济学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第18页
   ·气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18-19页
 3 防御气象灾害的理论要求第19-20页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防御气象灾害第19-20页
   ·科学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防御方案第20页
   ·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第20页
 4 应对气象灾害,预防为主第20-22页
第三章 衡阳市气象灾害特征和防御现状第22-35页
 1 衡阳概况第22-23页
   ·地形地貌第22页
   ·气候特征第22-23页
 2 衡阳气象灾害特征第23-27页
   ·暴雨—洪涝第24-25页
   ·旱灾第25-26页
   ·雪灾(含冰冻)第26页
   ·雷电灾害第26-27页
   ·大雾第27页
   ·风灾和冰雹第27页
   ·次生地质灾害第27页
 3 衡阳气象灾害防御现状第27-35页
   ·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是衡阳多干旱、易涝和多地质灾害的客观因素第28页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情况第28-29页
   ·衡阳的防汛抗旱现状第29-31页
   ·衡阳市地质灾害防御现状第31-33页
   ·具体灾害个例中看衡阳的气象灾害防御第33-35页
第四章 衡阳气象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问题第35-40页
 1 防灾机制不健全第35页
 2 防灾救灾知识严重缺乏,防灾意识非常淡薄第35-36页
 3 气象灾害信息的生成与传播第36-37页
   ·气象信息的发布还没有完全规范第36页
   ·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亟待提高第36-37页
   ·没有建立科学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系统第37页
 4 防御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还有待加强第37-40页
   ·没有衡阳总体防御气象灾害规划和预案第37页
   ·水利设施老化,防灾能力下降第37-38页
   ·抗大风—冰雹灾害还很被动第38-39页
   ·灾害保险严重欠缺第39页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存在第39-40页
第五章 国际国内气象灾害防御经验借鉴第40-56页
 1 日本的气象灾害防御第40-43页
   ·日本的主要气象灾害第40页
   ·在应对自然灾害,日本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防灾体制第40-41页
   ·从灾难中锤炼出来的快速反应第41页
   ·日本的地方性防灾体系第41-42页
   ·日本灾后重建经验第42-43页
 2 美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和灾害防御第43-47页
   ·美国的气象灾害特点第43页
   ·美国的救灾应急救援体系第43-45页
   ·美国政府在救灾应急救援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第45-47页
 3 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情况第47-56页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第47-48页
   ·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第48-50页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存在的缺陷第50-54页
   ·湖南气象灾害防御第54-56页
第六章 建立衡阳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第56-71页
 1 编制衡阳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防御方案,制定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第56页
 2 建立科学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和救助体系第56-57页
 3 建立健全衡阳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第57-61页
   ·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第57-59页
   ·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效率第59-60页
   ·建立气象信息员队伍第60-61页
 4 提高各级政府和组织的灾害管理水平第61-66页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第62页
   ·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第62页
   ·进一步加强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第62页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第62-64页
   ·做好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的准备第64页
   ·合理调整种植布局,积极应对,主动防御第64-65页
   ·加强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第65页
   ·建立综合防治重大气象灾害的示范工程项目第65页
   ·重视受灾人群的心理恢复问题第65页
   ·建立重大灾害保险制度第65-66页
 5 加强和深入开展对气象灾害的科学研究第66-68页
 6 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气象灾害的次生灾害第68-69页
 7 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联防协作第69-71页
   ·加强气象部门内部的纵向和横向的联防协作第69页
   ·加强相关单位的横向联防协作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中物流一体化与运输协作研究
下一篇:感病番茄Rubisco小亚基和Lescpth5基因与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互作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