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6-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7-8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8-9页 |
2 纳斯达克市场发展历程及全球创业板市场大发展 | 第9-13页 |
·纳斯达克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纳斯达克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 | 第10页 |
·纳斯达克市场的繁荣时期 | 第10-11页 |
·世界各国(地区)纷纷推出创业板市场 | 第11-13页 |
3 网络股泡沫破灭后,三地创业板市场命运截然不同 | 第13-23页 |
·网络股泡沫破灭后全球创业板市场陷入整体低潮 | 第13-17页 |
·纳斯达克市场暴跌 | 第13-14页 |
·德国新市场关闭 | 第14-16页 |
·香港创业板市场经历多年低迷 | 第16-17页 |
·纳斯达克的改革与复苏之路 | 第17-20页 |
·市场结构优化 | 第17-18页 |
·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大力吸收海外优秀企业上市 | 第18-19页 |
·交易系统升级与组织架构调整 | 第19-20页 |
·市场功能和规模逐步恢复 | 第20页 |
·香港创业板市场实施改革但仍前途未卜 | 第20-23页 |
4 纳斯达克能够复苏而德国、香港无法重整旗鼓的原因 | 第23-36页 |
·产业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创业板市场命运不同 | 第23-27页 |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 | 第25-26页 |
·德国的高科技产业 | 第26-27页 |
·香港地区的高科技产业 | 第27页 |
·人口结构的差异 | 第27-30页 |
·美国的人口结构 | 第28-29页 |
·德国的人口结构 | 第29页 |
·香港的人口结构 | 第29-30页 |
·转换、退出机制不同导致市场选择不同 | 第30-33页 |
·纳斯达克市场是优存劣汰的市场 | 第30-32页 |
·德国、香港地区创业板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 | 第32-33页 |
·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是上市公司优存劣汰的保障 | 第33-34页 |
·美国的证券市场体系 | 第34-36页 |
5 中国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6-42页 |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第36页 |
·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技术革命 | 第36-37页 |
·优化资金配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第37-38页 |
·支撑创业板发展,中国与美国在国情上的相似之处 | 第38-42页 |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 第38-39页 |
·中国的人口结构 | 第39-42页 |
6 现阶段推出创业板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第42-49页 |
·避免过度投机,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创业板市场 | 第42-43页 |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类违规行为 | 第43-45页 |
·创业板对主板的资金分流值得重视 | 第45-46页 |
·大浪淘沙,宽松的上市标准配合以严格的退市制度 | 第46-47页 |
·执行退市制度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配合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