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与加重责任制度 | 第8-22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概述 | 第8-10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 第8-9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特征分析 | 第9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 | 第9-10页 |
第二节 加重责任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一、加重责任制度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加重责任制度与法人人格否定制度的比较 | 第11-13页 |
三、加重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产生的原因 | 第14-22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控股结构导致的道德风险 | 第14-15页 |
二、法人有限责任制度导致的道德风险 | 第15-17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存款保险制度扩大的道德风险 | 第17-19页 |
四、关联交易扩大的风险 | 第19-20页 |
五、金融风险传递效应扩大的风险 | 第20-21页 |
六、多重财务杠杆及资本重复计算扩大的风险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在美国产生的背景分析 | 第22-23页 |
一、银行控股公司的高度化发展 | 第22-23页 |
二、银行控股公司道德风险的高度膨胀 | 第23页 |
三、法律授权金融监管机构灵活的监管权 | 第23页 |
四、法律强化银行业与工商业分离 | 第23页 |
第二节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表现形式 | 第23-29页 |
一、资本维持承诺 | 第24页 |
二、力量之源原则 | 第24-26页 |
三、新银行关闭政策 | 第26-27页 |
四、交叉担保条款 | 第27-28页 |
五、及时改正措施 | 第28-29页 |
第三节 AIG被接管案例引发对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的思考 | 第29-36页 |
一、AIG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 | 第29-30页 |
二、对金融保险集团AIG的性质分析 | 第30-31页 |
三、对AIG承担加重责任的思考 | 第31-36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构建 | 第36-49页 |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形成背景及过程 | 第36页 |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形态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加重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8-40页 |
一、抑制日益热化的金融控股公司浪潮 | 第38页 |
二、克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 | 第38-39页 |
三、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加重责任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3页 |
一、对现有金融监管法律的分析 | 第40-42页 |
二、实践操作的先例—光大案例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建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具体立法构想 | 第43-49页 |
一、立法应遵循确定性原则 | 第43页 |
二、立法模式的确立 | 第43-44页 |
三、加重责任制度的责任范围 | 第44-45页 |
四、加重责任制度的适用情形 | 第45页 |
五、加重责任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 | 第45-46页 |
六、加重责任制度的适用主体和对象 | 第46-47页 |
七、加重责任制度的适用机制 | 第47-48页 |
八、加重责任制度的救济措施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