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以J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班级文化研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班级文化研究 | 第12-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四、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一)教育文化学 | 第17页 |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三)亚文化 | 第18页 |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班级文化功能 | 第21-25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一)班级文化 | 第21-22页 |
(二)班级文化建设 | 第22-23页 |
(三)农村初中 | 第23页 |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 第23-25页 |
(一)教育功能 | 第23页 |
(二)凝聚功能 | 第23页 |
(三)激励功能 | 第23-24页 |
(四)规范功能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 | 第25-38页 |
一、调查过设计与实施 | 第25-26页 |
(一)调查的目的 | 第25页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25-26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26页 |
二、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状况 | 第26-33页 |
(一)师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调查 | 第26-28页 |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的调查 | 第28-31页 |
(三)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程度及范围的调查 | 第31-33页 |
三、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一)对班级文化认识不足 | 第33页 |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科学性 | 第33-34页 |
(三)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 | 第34-35页 |
四、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35-36页 |
(二)学校因素 | 第36-37页 |
(三)教师因素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 第38-49页 |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一)树立高品位办学理念,加大班级文化宣传 | 第39页 |
(二)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学习机会 | 第39-40页 |
(三)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 第40页 |
二、多管齐下,建设有特色班级文化 | 第40-46页 |
(一)重视班级环境熏陶 | 第40-42页 |
(二)加强制度规范管理 | 第42-43页 |
(三)关注学生精神生活 | 第43-44页 |
(四)开展多样丰富的活动 | 第44-46页 |
三、多措并举,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合力 | 第46-49页 |
(一)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 第46-47页 |
(二)加强与科任教师的交流 | 第47页 |
(三)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