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智能体与GIS集成的艾滋病传播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术语说明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艾滋病在当前的流行状况 | 第11-12页 |
·GIS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艾滋病流传的主要驱动因素 | 第14页 |
·研究艾滋病传播的有关模型 | 第14-15页 |
·相关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 第15-21页 |
·地理信息科学与GIS | 第16-17页 |
·复杂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社会网络模型 | 第18-19页 |
·ABM与人工智能 | 第19-20页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第20-21页 |
·多智能体建模与艾滋病的传播模拟 | 第21-25页 |
·多智能体模型建模的基本思路 | 第21页 |
·与GIS集成的智能体模型 | 第21-24页 |
·模型的开发平台与环境 | 第24-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5-26页 |
·研究的开展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第2章 艾滋病传播的时空信息机理 | 第29-45页 |
·艾滋病的监测 | 第30-34页 |
·艾滋病监测的定义 | 第30-31页 |
·监测分期及分类 | 第31-32页 |
·监测人群及定义 | 第32-33页 |
·监测方法 | 第33-34页 |
·监测内容 | 第34页 |
·艾滋病在云南的传播特点 | 第34-41页 |
·感染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第35页 |
·已感染人群的主要类型 | 第35-37页 |
·感染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变化 | 第37-40页 |
·被威胁人群、可能潜在的被感染人群 | 第40页 |
·影响传播的因素及干预方法 | 第40-41页 |
·艾滋病传播的时空机理与模型设计 | 第41-45页 |
·时空机理的表达 | 第41-43页 |
·模型的总体设计 | 第43页 |
·模型的实现思路 | 第43-45页 |
第3章 MAS与GIS模型的集成及其实现 | 第45-63页 |
·模型的开发平台 | 第45-46页 |
·ABM平台 | 第45页 |
·REPAST平台简介 | 第45-46页 |
·Agent的构建 | 第46-56页 |
·人口Agent的设计 | 第47-51页 |
·Agent的属性表达 | 第51-53页 |
·Agent之间的交互规则 | 第53-55页 |
·Agent与地理环境 | 第55-56页 |
·集成模型的表达与开发 | 第56-60页 |
·集成方案的选取 | 第56-58页 |
·集成系统规则的表达 | 第58-59页 |
·集成相关的算法描述 | 第59-60页 |
·模型调试 | 第60-63页 |
·界面参数 | 第60-62页 |
·数据输入调试 | 第62-63页 |
第4章 模型的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参数组的选取 | 第63-66页 |
·1995年参数组 | 第63-64页 |
·2000年参数组 | 第64-65页 |
·2005年参数组 | 第65-66页 |
·参数组的模拟结果 | 第66-67页 |
·1995年参数组结果 | 第66-67页 |
·2000年参数组结果 | 第67页 |
·2005年参数组结果 | 第67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论文结论 | 第69-70页 |
·存在问题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图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B 表目录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