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图像质量的含义 | 第11页 |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 | 第11-12页 |
·主观评价 | 第11-12页 |
·客观评价 | 第1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人类视觉系统简介 | 第15-25页 |
·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构造 | 第15-16页 |
·人类视觉系统特性 | 第16-23页 |
·视觉的多通道特性 | 第17页 |
·视觉的亮度非线性 | 第17-19页 |
·视觉的掩盖效应 | 第19-21页 |
·视觉注意区域规律 | 第21-23页 |
·视觉合并 | 第23页 |
·人类视觉的知觉特性 | 第23-24页 |
·人类视觉在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图像质量评价概述 | 第25-51页 |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几种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医学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主观评价方法的优点及缺陷 | 第28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28-36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优点 | 第29-30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 | 第30页 |
·传统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30-32页 |
·传统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引入人眼视觉特性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第36-44页 |
·图像结构相似度简介 | 第36-39页 |
·图像结构相似度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对图像结构相似度的改进 | 第41-44页 |
·医学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图像质量评价模型性能的分析 | 第45-51页 |
·样本图像库的选择 | 第46-48页 |
·主客观评价值的拟合 | 第48-49页 |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算法性能衡量指标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梯度方向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51-59页 |
·梯度信息的提取 | 第51页 |
·基于梯度方向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Gaussian Blur失真图像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54-55页 |
·Fast Fading失真图像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55-56页 |
·交叉失真图像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基于梯度加权结构相似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59-66页 |
·视觉掩盖效应对图像质量评价的影响 | 第59页 |
·基于梯度加权结构相似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59-61页 |
·权值的确定 | 第59-60页 |
·结构相似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修正 | 第60-61页 |
·基于梯度加权结构相似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第6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6页 |
·LIVE Database 2图像库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61-62页 |
·TID2008图像库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62-64页 |
·医学图像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统计学合格证明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