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缩略语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 果树花芽分化研究 | 第16-21页 |
·果树花芽分化过程 | 第16页 |
·果树花芽分化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外界因素对果树花芽分化的影响 | 第17页 |
·内源生长物质对果树花芽分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果树花芽分化的机理假说 | 第18-19页 |
·激素平衡假说 | 第18页 |
·激素信号调节花芽分化假说 | 第18页 |
·激素调控营养分配假说 | 第18页 |
·C/N 比假说 | 第18-19页 |
·遗传基因控制学说 | 第19页 |
·果树花芽分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 龙眼花芽分化研究 | 第21-22页 |
·龙眼花芽分化过程 | 第21页 |
·龙眼花芽分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3 龙眼反季节成花研究 | 第22-24页 |
·龙眼反季节成花机理 | 第22-23页 |
·龙眼反季节成花诱导现状 | 第23页 |
·龙眼反季节成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龙眼反季节成花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和生物学效应 | 第25-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材料 | 第25页 |
·大田试验 | 第25页 |
·盆栽试验 | 第25页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大田试验设计 | 第25页 |
·盆栽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采样方法 | 第26页 |
·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26-28页 |
·物候期观测 | 第26-27页 |
·形态观察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生物学观察 | 第28-31页 |
·成花统计 | 第28-29页 |
·生物学效应 | 第29-31页 |
·形态解剖学观察 | 第31-32页 |
·花芽诱导期 | 第31-32页 |
·花芽圆锥花序形成期 | 第32页 |
·花芽器官形成期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龙眼反季节成花诱导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 | 第34-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4页 |
·大田供试材料 | 第34页 |
·盆栽供试材料 | 第34页 |
·实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第34页 |
·大田设计与处理 | 第34页 |
·盆栽设计与处理 | 第34页 |
·采样方法 | 第34-35页 |
·大田采样 | 第34页 |
·盆栽采样 | 第34-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ETH 的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IAA、ABA、ZT、GA3 的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9页 |
·五大内源激素含量动态 | 第37-45页 |
·乙烯(ETH)含量 | 第37-38页 |
·生长素(IAA)含量 | 第38-40页 |
·细胞分裂素(CTK)含量 | 第40-42页 |
·脱落酸(ABA)含量 | 第42-44页 |
·赤霉素(GA3 )含量 | 第44-45页 |
·内源激素比例关系 | 第45-57页 |
·ABA/GA3动态 | 第45-47页 |
·ABA/IAA 动态 | 第47-49页 |
·ZT/GA3动态 | 第49-51页 |
·ZT/IAA 动态 | 第51-53页 |
·ZT/ABA 动态 | 第53-55页 |
·IAA/GA3动态 | 第55-57页 |
·内源激素含量比例 | 第57-59页 |
·大田试验内源激素含量比例 | 第57-58页 |
·盆栽芽内源激素含量比例 | 第58页 |
·盆栽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比例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3页 |
第四章 龙眼反季节成花诱导中其他生长物质含量变化 | 第63-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材料及处理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65页 |
·多胺测定方法 | 第63页 |
·水杨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63-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大田试验中多胺物质含量 | 第65-67页 |
·腐胺(Put)含量 | 第65页 |
·精胺(Spm)含量 | 第65-66页 |
·亚精胺(Spd)含量 | 第66-67页 |
·盆栽试验中多胺物质含量 | 第67-68页 |
·腐胺(Put)含量 | 第67页 |
·精胺(Spm)含量 | 第67-68页 |
·亚精胺(Spd)含量 | 第68页 |
·盆栽试验水杨酸(SA)含量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龙眼反季节成花诱导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 第71-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材料及处理 | 第71页 |
·测定方法 | 第71-75页 |
·POD、SOD、MDA 和蛋白质的测定 | 第71-72页 |
·CAT 活性测定方法 | 第72页 |
·IAA 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2-73页 |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3-74页 |
·脂氧合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4-7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MDA 含量 | 第75页 |
·SOD 活性 | 第75-76页 |
·POD 活性 | 第76-77页 |
·CAT 活性 | 第77页 |
·IAA 氧化酶活性 | 第77-78页 |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 | 第78-79页 |
·脂氧合酶(LOX)活性 | 第79-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2-85页 |
1、诱导反季节成花的关键时期 | 第82页 |
2、内源激素动态平衡水平 | 第82页 |
3、高水平的 ETH 含量有利于花芽分化 | 第82-83页 |
4、高水平的 ZT 含量及其比值对诱导花芽分化至关重要 | 第83页 |
5、相关酶活性变化明显 | 第83页 |
6、氯酸钾的逆境效应与成花诱导密切相关 | 第83-84页 |
7、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