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27页 |
1 苋菜的潜在价值 | 第18-19页 |
2 苋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 天然色素的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4 植物试管开花研究简述 | 第21-24页 |
5 植物模拟微重力培养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模拟微重力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 | 第24-25页 |
·模拟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模拟微重力影响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简建成 | 第25页 |
·模拟微重力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第25页 |
·模拟微重力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 | 第25页 |
·模拟微重力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25-26页 |
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苋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7-42页 |
第一节 无菌苗的培养 | 第27-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培养基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播种密度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8页 |
·黑暗与光照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页 |
·培养条件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培养基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播种密度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30页 |
·黑暗与光照处理对苋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升汞消毒对苋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30页 |
·种子萌发率受基因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30页 |
·培养基MS 和1/2MS 对苋菜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 | 第30-31页 |
·苋菜种子萌发时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 | 第31页 |
第二节 不定芽的诱导 | 第3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不同浓度NAA 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浓度6-BA 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2页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不同浓度NAA 对苋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6-BA 对苋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外植体处理对苋菜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 第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的NAA 和6-BA 调控苋菜不定芽的诱导 | 第34-35页 |
·外植体的选择对苋菜不定芽的诱导至关重要 | 第35页 |
第三节 增殖培养 | 第35-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不同浓度6-BA 对增殖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浓度IAA 对增殖的影响 | 第36页 |
·培养条件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不同浓度6-BA 对苋菜增殖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浓度IAA 对苋菜增殖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页 |
·6-BA 对苋菜试管苗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38页 |
·6-BA 与IAA 配合影响苋菜试管苗增殖生长 | 第38页 |
第四节 生根与移栽 | 第38-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生根培养 | 第38-39页 |
·移栽 | 第39页 |
·培养条件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培养基对苋菜试管苗诱导生根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基质对苋菜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苋菜试管开花 | 第42-55页 |
第一节 不同因子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NAA 和IBA 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浓度6-BA 处理对苋菜开花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苗龄外植体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4页 |
·继代培养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4页 |
·培养条件 | 第44页 |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4页 |
·不同 NAA 和 IBA 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 6-BA 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苗龄外植体处理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继代培养对苋菜试管开花的影响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外源激素影响苋菜试管开花 | 第48-49页 |
·不同光照条件影响苋菜试管开花 | 第49页 |
·不同 pH 影响苋菜试管开花 | 第49页 |
·不同苗龄外植体影响苋菜试管开花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 | 第50-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材料 | 第50页 |
·方法 | 第50页 |
·培养条件 | 第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长期培养苋菜试管苗成花诱导情况研究 | 第50-51页 |
·不同生长期苋菜生理指标变化 | 第51-53页 |
·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51-52页 |
·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52页 |
·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苋菜红色素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苋菜试管开花花期较长 | 第53页 |
·苋菜试管开花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色素累积的影响 | 第55-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材料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6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苋菜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花色素苷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苋菜红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培养条件 | 第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61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苋菜试管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苗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苋菜试管苗花色素苷含量的比较 | 第62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温度处理苋菜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红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红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红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4页 |
3 讨论 | 第64-67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环境因子对试管苗苋菜红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和MDA 含量的影响 | 第67-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页 |
·方法 | 第67-68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和MDA 变化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和MDA 变化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温度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和MDA 变化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和 MDA 变化的影响 | 第68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68页 |
·MDA 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68页 |
·培养条件 | 第68页 |
·数据处理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9页 |
·不同温度处理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70页 |
·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不同单色光处理对苋菜试管苗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不同光周期处理苋菜试管苗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1页 |
·不同 pH 处理对苋菜试管苗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不同环境因子对苋菜试管苗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第六章 苋菜幼苗生长的微重力效应 | 第74-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页 |
·材料 | 第74页 |
·主要仪器 | 第74页 |
·方法 | 第74页 |
·培养条件 | 第74页 |
·数据处理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8页 |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苋菜幼苗株高生长的影响 | 第74-75页 |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苋菜幼苗鲜重生长的影响 | 第75-76页 |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苋菜幼苗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76-78页 |
3 讨论 | 第78-79页 |
·微重力效应影响幼苗的高生长 | 第78页 |
·微重力效应影响苋菜幼苗的光和色素含量 | 第78-79页 |
第七章 小结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附录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92-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