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空间目标探测三维仿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3S技术和数字地球 | 第9-10页 |
·GIS的转变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数字地球平台 | 第11-13页 |
·三维GIS的应用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三维GIS中的运动目标建模 | 第14-15页 |
·可视域分析 | 第15页 |
·雷达空间目标探测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 | 第15页 |
·基于组网雷达的航线保障算法 | 第1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三维GIS中的建模与显示技术 | 第17-30页 |
·三维模型的构建与运动 | 第17-22页 |
·三维物体的表示方法 | 第17-18页 |
·坐标系与几何变换 | 第18-22页 |
·三维观察 | 第22-24页 |
·绘图流水线 | 第22页 |
·观察变换 | 第22-23页 |
·投影变换 | 第23-24页 |
·光照模型 | 第24-27页 |
·光源与光照效果 | 第24-26页 |
·顶点法向的计算 | 第26-27页 |
·三维可视化的实现 | 第27-29页 |
·开发工具选择 | 第27-28页 |
·程序结构 | 第28页 |
·模型文件格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数字地形的可视域分析 | 第30-39页 |
·地形的数字建模 | 第30-34页 |
·地形的表达 | 第30-31页 |
·DEM的表示模型 | 第31-33页 |
·规则格网模型的实现 | 第33-34页 |
·地形的可视域分析 | 第34-38页 |
·可视性分析 | 第34页 |
·可视域算法 | 第34-37页 |
·最低可视高度矩阵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雷达空间目标探测三维可视化系统 | 第39-53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9-43页 |
·功能框图 | 第39-40页 |
·操作流程图 | 第40-41页 |
·开发环境 | 第41-43页 |
·系统功能实现 | 第43-51页 |
·雷达信息管理 | 第43-44页 |
·场地选择 | 第44-45页 |
·威力计算 | 第45-47页 |
·威力显示 | 第47-49页 |
·飞行模拟 | 第49-51页 |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基于组网雷达探测区域的航线保障算法 | 第53-57页 |
·雷达组网的意义 | 第53页 |
·航线保障算法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工作总结 | 第57页 |
·后续工作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