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豚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生活史 | 第11页 |
2 豚草的危害 | 第11-12页 |
·对人体的危害 | 第11页 |
·对农业的危害 | 第11-12页 |
·对环境的危害 | 第12页 |
3 豚草的防治 | 第12-14页 |
·豚草的化学防治 | 第12页 |
·豚草的物理防治 | 第12页 |
·豚草生物防治 | 第12-14页 |
·植物替代 | 第12-13页 |
·利用病原菌防治豚草 | 第13页 |
·利用天敌昆虫 | 第13-14页 |
4 豚草的天敌—广聚萤叶甲 | 第14-22页 |
·广聚萤叶甲的分类学地位及分布 | 第14-15页 |
·广聚萤叶甲的形态特征 | 第15-16页 |
·广聚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22页 |
·生活史 | 第16-17页 |
·年生活史 | 第16页 |
·发育历期 | 第16页 |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16-17页 |
·取食习性 | 第17页 |
·繁殖习性 | 第17-18页 |
·交配行为 | 第17-18页 |
·产卵行为 | 第18页 |
·生态习性 | 第18-22页 |
·成虫滞育 | 第18-19页 |
·寄主的选择 | 第19-21页 |
·广聚萤叶甲各虫态的空间分布 | 第21页 |
·广聚萤叶甲的低温保存 | 第21-22页 |
·广聚萤叶甲生物防治豚草的优势 | 第22页 |
·喜食豚草 | 第22页 |
·繁殖力强 | 第22页 |
·生活史与豚草相一致 | 第22页 |
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光周期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长沙种群成虫繁殖滞育的调控 | 第24-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与饲养方法 | 第24-25页 |
·光周期对广聚萤叶甲幼虫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25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的影响 | 第25页 |
·25℃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的影响 | 第25页 |
·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滞育的光周期感受虫期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光周期对广聚萤叶甲幼虫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26页 |
·光周期和温度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滞育的诱导 | 第26-31页 |
·25℃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的影响 | 第31-33页 |
·广聚萤叶甲成虫繁殖滞育的光周期感受期 | 第33-3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取食不同植物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38-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材料与饲养方法 | 第38-39页 |
·供试昆虫 | 第38-39页 |
·测试植物 | 第39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的寿命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 第39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过冷却点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取食向日葵的广聚萤叶甲F_1和F_2代成虫寿命、繁殖能力的比较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0-43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成虫寿命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 第43-46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成虫的重量、寿命、产卵量及产卵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成虫产卵前期及繁殖活动的影响 | 第44-46页 |
·3种植物对广聚萤叶甲过冷却点的影响 | 第46-49页 |
·取食向日葵的广聚萤叶甲F_1和F_2代成虫寿命、繁殖能力的比较 | 第49-5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