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35页 |
·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 第14-19页 |
·分散聚居区污水处理简介 | 第14-15页 |
·分散聚居区污水特点及处理技术现状 | 第15-17页 |
·分散聚居区污水回用现状 | 第17-19页 |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 | 第19-27页 |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第19-21页 |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特点与工艺形式 | 第21-23页 |
·膜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 第23-25页 |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发展 | 第25-27页 |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 第27-32页 |
·生物脱氮基本过程及机理 | 第27-29页 |
·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发展 | 第29-32页 |
·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技术 | 第32页 |
·课题来源、本实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课题来源 | 第32页 |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2 实验装置、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3页 |
·实验装置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原水水质及接种污泥 | 第35-36页 |
·主要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3页 |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活性污泥混合液性质测定方法 | 第37-39页 |
·膜组件污染阻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膜组件扫描电镜观察 | 第40页 |
·氧吸收速率的测定 | 第40页 |
·比硝化速率的测定 | 第40-41页 |
·PCR-DGGE分析 | 第41-43页 |
3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稳定运行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43-49页 |
·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优化操作条件组合 | 第43-46页 |
·正交试验性能指标的确定 | 第43-44页 |
·正交试验操作参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情况的研究 | 第49-77页 |
·SRT对活性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影响 | 第50-63页 |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不同SRT下混合液各组分对膜污染的相对贡献 | 第63-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不同SRT下临界通量预测及膜污染阶段分析 | 第66-72页 |
·不同SRT下的临界通量预测值 | 第66-68页 |
·混合液性质对预测临界通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反应器长周期运行的膜污染阶段分析 | 第70-72页 |
·过滤机理在膜污染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5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性能的研究 | 第77-96页 |
·不同水平SRT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77-83页 |
·运行条件 | 第77页 |
·脱氮效果的研究 | 第77-79页 |
·脱氮污泥的混合液特性 | 第79-83页 |
·进水COD/TN比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83-87页 |
·运行条件 | 第83页 |
·不同C/N对TN去除效果 | 第83-84页 |
·不同C/N下的硝化特性 | 第84-85页 |
·不同C/N下的反硝化特性 | 第85-87页 |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动力学研究 | 第87-90页 |
·生物硝化动力学 | 第87-89页 |
·生物反硝化动力学 | 第89-90页 |
·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90-94页 |
·DGGE图谱分析 | 第91-92页 |
·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92-93页 |
·相似性分析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6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分散小区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与应用 | 第96-126页 |
·中试试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96-102页 |
·试验装置与处理对象 | 第96-101页 |
·试验内容与出水标准 | 第101-102页 |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长期运行试验 | 第102-121页 |
·系统出水水质 | 第102-109页 |
·膜污染情况分析 | 第109-111页 |
·膜的清洗 | 第111-117页 |
·投加PAC对A/O-MBR系统的运行影响 | 第117-121页 |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工程应用—青岛流亭机场污水处理工程 | 第121-125页 |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背景 | 第121-122页 |
·流亭机场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简介 | 第122页 |
·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 第122-124页 |
·污水处理系统的膜污染及清洗 | 第124-125页 |
·处理水的回用使用 | 第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7 立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 第126-135页 |
·立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背景 | 第126-127页 |
·立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 第127-129页 |
·立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 第129-133页 |
·试验运行参数 | 第129-130页 |
·出水指标与分析 | 第130-133页 |
·立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专利申请 | 第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8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 第135-151页 |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的成本估算 | 第135-138页 |
·建设投资费用估算 | 第135-137页 |
·运行成本估算 | 第137-138页 |
·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运行费用的主要因素 | 第138-147页 |
·混合液内循环回流 | 第138-139页 |
·液体抽吸 | 第139-140页 |
·膜的维护 | 第140-142页 |
·曝气 | 第142-147页 |
·A/O-MBR系统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经济比较 | 第147-149页 |
·生产性A/O-M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 第147-148页 |
·A/O-MBR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比较 | 第148-149页 |
·小结 | 第149-151页 |
9 结论及建议 | 第151-154页 |
·结论 | 第151-152页 |
·创新点 | 第152-153页 |
·建议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5页 |
博士学习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