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蛋白质与多酚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 第12-13页 |
| 1.3 多糖与多酚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 1.4 蛋白质与多糖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 第14页 |
| 1.5 蛋白质、多酚和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4-16页 |
| 1.6 姜黄素 | 第16页 |
| 1.7 乳铁蛋白 | 第16-18页 |
| 1.7.1 乳铁蛋白的结构 | 第17页 |
| 1.7.2 乳铁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1.7.3 乳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 第18页 |
| 1.8 燕麦β-葡聚糖 | 第18-19页 |
| 1.8.1 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 | 第18-19页 |
| 1.8.2 燕麦β-葡聚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9页 |
| 1.9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2页 |
| 1.9.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1.9.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不同纯度燕麦β-葡聚糖的流变学特性 | 第22-34页 |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2.3.1 OG的制备 | 第23页 |
| 2.3.2 OG流体性能的研究 | 第23-24页 |
| 2.3.3 OG粘弹性的研究 | 第24页 |
| 2.3.4 触变性的测定 | 第24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 2.4.1 OG流体性能分析 | 第24-30页 |
| 2.4.2 OG粘弹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 2.4.3 触变性检验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乳铁蛋白与姜黄素纳米复合物和亚微米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结合机理研究 | 第34-46页 |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 3.3.1 浊度和粒径测定 | 第35-36页 |
| 3.3.2 ζ-电位测定 | 第36页 |
| 3.3.3 圆二色光谱(CD)分析 | 第36页 |
| 3.3.4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 | 第36页 |
| 3.3.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 3.3.6 包埋率测定 | 第37页 |
| 3.3.7 统计分析 | 第37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3.4.1 浊度和粒径分析 | 第37-39页 |
| 3.4.2 ζ-电位分析 | 第39页 |
| 3.4.3 圆二色谱(CD)分析 | 第39-41页 |
| 3.4.4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 第41-43页 |
| 3.4.5 Cur与天然LF和热变性LF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比较 | 第43-44页 |
| 3.4.6 包埋率 | 第44-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乳铁蛋白-燕麦β-葡聚糖自组装和热聚集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及结构表征 | 第46-60页 |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 4.2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 4.2.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 4.3.1 溶液准备 | 第48页 |
| 4.3.2 浊度和电位测量 | 第48页 |
| 4.3.3 荧光光谱 | 第48-49页 |
| 4.3.4 拉曼光谱 | 第49页 |
| 4.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9页 |
| 4.3.6 等温滴定量热法(ITC) | 第49页 |
| 4.3.7 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 4.4.1 浊度和电位分析 | 第50-51页 |
| 4.4.2 荧光光谱 | 第51-52页 |
| 4.4.3 拉曼光谱 | 第52-54页 |
| 4.4.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54-55页 |
| 4.4.5 等温滴定量热法 | 第55-57页 |
| 4.4.6 LF与 OG自组装和热聚集的机制研究 | 第57-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乳铁蛋白-姜黄素-燕麦β-葡聚糖三元复合物的制备及自组装机理研究 | 第60-72页 |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61页 |
| 5.2.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 5.2.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 5.3 实验方法 | 第61-64页 |
| 5.3.1 溶液准备 | 第61页 |
| 5.3.2 LF-Cur-OG三元复合物溶液的制备 | 第61-62页 |
| 5.3.3 LF-Cur-OG三元复合物喷雾干燥粉末再溶解溶液的制备 | 第62-63页 |
| 5.3.4 浊度、粒径和电位测量 | 第63页 |
| 5.3.5 抗氧化性 | 第63-64页 |
| 5.3.6 流变特性 | 第64页 |
| 5.3.7 数据处理 | 第64页 |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 5.4.1 不同添加顺序对三元复合物浊度、粒径和电位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4.2 不同添加顺序对三元复合物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 5.4.3 不同添加顺序对三元复合物流变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 6.2 创新点 | 第73页 |
| 6.3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