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商业纯钛的塑性变形方式 | 第11-14页 |
1.2.1 商业纯钛中的滑移系 | 第11-12页 |
1.2.2 商业纯钛中的孪生系 | 第12-14页 |
1.3 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中孪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孪生位错机制 | 第15-16页 |
1.3.2 纯重组机制 | 第16-17页 |
1.4 孪晶-孪晶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二次孪晶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2.1 实验原始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样品的处理与工艺 | 第24-26页 |
2.2.1 商业纯钛的变形方式 | 第24-25页 |
2.2.2 TEM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2.2.3 EBSD样品制备 | 第26页 |
2.3 实验设备简介 | 第26-30页 |
2.3.1 TEM | 第26-27页 |
2.3.2 EBSD | 第27-30页 |
第3章 {11(?)2}孪晶交互作用的研究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3.2.1 压缩孪晶形核分析 | 第30-33页 |
3.2.2 孪晶-孪晶交互结构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孪晶-孪晶交互作用结构的TEM分析 | 第34-38页 |
3.3 讨论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11(?)2}-{10(?)2}二次孪晶的研究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4.2.1 协调应变主导的二次孪晶变体选择 | 第42-49页 |
4.2.2 施密特因子主导的二次孪晶变体选择 | 第49-50页 |
4.2.3 高角度晶界处的孪晶诱发二次孪晶形核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5章 {11(?)2}- {11(?)2}二次孪晶的研究 | 第54-64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EBSD形貌分析 | 第54-56页 |
5.3 TEM分析 | 第56-61页 |
5.3.1 初生孪晶“分叉”生长残留的基体 | 第56-57页 |
5.3.2 {11(?)2}-{11(?)2}二次孪晶 | 第57-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