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烟粉虱概况 | 第12-13页 |
1.1.1 烟粉虱简介 | 第12页 |
1.1.2 烟粉虱的分类 | 第12页 |
1.1.3 烟粉虱的形态 | 第12-13页 |
1.1.4 烟粉虱的危害现状和研究历史 | 第13页 |
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TYLCV的危害与流行 | 第13-14页 |
1.2.2 TYLCV的基因组结构 | 第14-15页 |
1.2.3 TYLCV的介体传播特性 | 第15-16页 |
1.2.4 烟粉虱传播TYLCV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 第17-19页 |
1.3.1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 第17-18页 |
1.3.2 传统酵母双杂交核系统的改进 | 第18-19页 |
1.3.3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昆虫-植物病毒互作上的应用 | 第19页 |
1.4 芳香基硫酸酯酶B概述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2.1.1 供试昆虫 | 第22页 |
2.1.2 供试植物 | 第22页 |
2.1.3 供试菌株及质粒 | 第22页 |
2.1.4 主要试剂和耗材 | 第22-24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2.1 YEP和LB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2.2.2 酵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 第25-26页 |
2.3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烟粉虱与TYLCVCP互作的蛋白 | 第26-36页 |
2.3.1 烟粉虱cDNA文库构建到酵母菌株Y187中 | 第26-27页 |
2.3.2 文库质量和滴度的检测 | 第27页 |
2.3.3 诱饵载体pGBKT7-CP的构建 | 第27-31页 |
2.3.4 pGBKT7-CP重组诱饵载体的表达、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 第31-34页 |
2.3.5 利用诱饵pGBKT7-CP筛选烟粉虱cDNA文库 | 第34-36页 |
2.4 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36-42页 |
2.4.1 烟粉虱成虫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 第36-37页 |
2.4.2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37-38页 |
2.4.3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2.4.4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 | 第39-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3.1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烟粉虱与TYLCVCP互作的蛋白 | 第42-47页 |
3.1.1 cDNA文库质量和文库滴度的检测 | 第42页 |
3.1.2 诱饵载体pGBKT7-CP的构建 | 第42-44页 |
3.1.3 pGBKT7-CP的表达、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 第44-46页 |
3.1.4 利用诱饵pGBKT7-CP筛选烟粉虱cDNA文库 | 第46-47页 |
3.1.5 互作蛋白的再次验证 | 第47页 |
3.2 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47-54页 |
3.2.1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47-49页 |
3.2.2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9-50页 |
3.2.3 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0-51页 |
3.2.4 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1-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4.1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烟粉虱与TYLCVCP互作的蛋白 | 第54页 |
4.2 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