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不同界面接触状态的高性能微表处混合料设计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微表处技术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3 界面接触特性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ABAQUS中界面接触分析基本理论第25-33页
    2.1 接触单元模型第25-27页
    2.2 接触界面变形规律分析第27-28页
    2.3 沥青路面典型模型第28-30页
        2.3.1 线弹性模型第28-29页
        2.3.2 Mohr-Coulomb塑性模型第29-30页
        2.3.3 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第30页
    2.4 接触分析中需注意问题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不同界面接触状态下有限元模拟研究第33-43页
    3.1 关键参数选取第33-34页
        3.1.1 接触属性定义第33页
        3.1.2 荷载作用方式第33-34页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4-36页
        3.2.1 基本假定第34页
        3.2.2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第34-36页
    3.3 不同接触状态下路面结构受力分析第36-42页
        3.3.1 路面结构受力云图分析第36-38页
        3.3.2 路面结构受力特性数值分析第38-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43-52页
    4.1 实验原材料及技术指标检测第43-44页
        4.1.1 集料第43-44页
        4.1.2 乳化沥青第44页
        4.1.3 矿粉和水泥第44页
    4.2 微表处混合料级配选择第44-45页
    4.3 拌和试验第45-47页
    4.4 湿轮磨耗与负荷轮碾压试验第47-51页
        4.4.1 湿轮磨耗实验第47-49页
        4.4.2 负荷轮粘砂试验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微表处混合料不同界面接触状态下的层间抗剪性能实验研究第52-62页
    5.1 试验原理及方法第52页
    5.2 试验准备第52-55页
        5.2.1 车辙板成型第53页
        5.2.2 板面磨耗处理第53-54页
        5.2.3 微表处摊铺第54页
        5.2.4 试件切割成型第54-55页
    5.3 斜剪试验第55-56页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60页
        5.4.1 界面条件对微表处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第57-59页
        5.4.2 矿料级配对微表处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第59-60页
        5.4.3 剪切角度对微表处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第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高性能微表处混合料设计研究第62-71页
    6.1 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的实验室制备第62-65页
        6.1.1 原材料和仪器设备选择第62-63页
        6.1.2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第63-65页
    6.2 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分析研究第65-68页
        6.2.1 抗水损/耐磨耗性能分析研究第65-66页
        6.2.2 抗裂性能分析研究第66-67页
        6.2.3 抗剪性能分析研究第67-68页
    6.3 微表处混合料级配优化研究第68-69页
    6.4 不同接触状态下高性能微表处混合料抗剪性能研究第69-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主要结论第71页
    研究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小曲线大跨度跨线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冻融循环下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及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