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桥梁施工监控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曲线桥理论及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转体桥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7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5.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5.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3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桥梁施工控制理论 | 第20-26页 |
2.1 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1.1 结构参数 | 第20页 |
2.1.2 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2.1.3 立模标高 | 第21页 |
2.1.4 预应力钢束张拉 | 第21页 |
2.1.5 温度变化 | 第21页 |
2.1.6 施工管理 | 第21页 |
2.2 施工控制内容 | 第21-23页 |
2.2.1 线形控制 | 第22-23页 |
2.2.2 应力控制 | 第23页 |
2.2.3 稳定控制 | 第23页 |
2.2.4 安全控制 | 第23页 |
2.2.5 球铰结构施工控制 | 第23页 |
2.3 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前进分析法 | 第23-24页 |
2.3.2 倒退分析法 | 第24-25页 |
2.3.3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大跨度小半径曲线箱梁扭转效应分析 | 第26-40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6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3.2.1 模型参数 | 第27页 |
3.2.2 有限元模型 | 第27-28页 |
3.3 悬臂施工过程小半径曲线连续梁桥内力应力分析 | 第28-37页 |
3.3.1 悬臂施工过程中内力变化分析 | 第28-30页 |
3.3.2 悬臂施工过程中截面应力变化分析 | 第30-34页 |
3.3.3 最大悬臂状态下截面应力分布分析 | 第34-37页 |
3.4 曲线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竖向位移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箱梁悬臂施工监控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40-53页 |
4.1 线形监控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4.1.1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40-41页 |
4.1.2 观测点布置及观测 | 第41页 |
4.1.3 线形监控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4.1.4 合龙段误差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2 应力监测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4.2.1 应力原理及计算 | 第45-46页 |
4.2.2 应力监控实施 | 第46-47页 |
4.2.3 应力监控数据分析 | 第47-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桥梁转体施工控制及称重配重计算 | 第53-71页 |
5.1 转体施工概述 | 第53-57页 |
5.1.1 转体基本原理 | 第53页 |
5.1.2 转体设备构成 | 第53-54页 |
5.1.3 转体结构施工控制 | 第54-55页 |
5.1.4 转体施工工艺 | 第55-57页 |
5.2 转体称重配重理论 | 第57-60页 |
5.2.1 试验准备 | 第57-58页 |
5.2.2 转体称重配重计算理论 | 第58-60页 |
5.3 称重配重计算 | 第60-69页 |
5.3.1 72#墩称重试验结果 | 第60-64页 |
5.3.2 73#墩称重试验结果 | 第64-68页 |
5.3.3 转体配重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5.4 转动过程应变测量结果分析 | 第69页 |
5.5 应急措施 | 第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小半径曲线箱梁转体加速过程模拟分析 | 第71-76页 |
6.1 概况 | 第71-72页 |
6.1.1 转体所需时间计算 | 第71-72页 |
6.1.2 模型建立 | 第72页 |
6.2 转体角加速度计算及转动过程应力分析 | 第72-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