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1 培养发散思维是现代教育的使命之一 | 第9页 |
| 1.1.2 发散思维是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指向之一 | 第9-10页 |
| 1.1.3 国外研究表明CPS模型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 | 第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2 相关概念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 2.1 发散思维的概述 | 第15-16页 |
| 2.1.1 发散思维 | 第15页 |
| 2.1.2 发散思维形成的机制 | 第15-16页 |
| 2.2 CPS模型的概述 | 第16-19页 |
| 2.2.1 CPS模型的内涵 | 第16-17页 |
| 2.2.2 CPS模型的操作程序 | 第17-19页 |
| 2.3 CPS模型与发散性思维的联系 | 第19-20页 |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2.4.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 2.4.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第21页 |
| 2.4.3 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理论 | 第21-22页 |
| 3 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情况现状调查 | 第22-28页 |
| 3.1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 3.2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 3.3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 3.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2-27页 |
| 3.4.1 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行为情况 | 第23-24页 |
| 3.4.2 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 | 第24-25页 |
| 3.4.3 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情况 | 第25-26页 |
| 3.4.4 教师的教学实施情况 | 第26-27页 |
| 3.5 小结 | 第27-28页 |
| 4 高中生物应用CPS模型的教学途径 | 第28-41页 |
| 4.1 高中生物应用CPS模型的一般教学过程 | 第28-33页 |
| 4.1.1 寻找时机 | 第28-29页 |
| 4.1.2 搜集资料 | 第29页 |
| 4.1.3 发现问题 | 第29-30页 |
| 4.1.4 激发点子 | 第30页 |
| 4.1.5 寻求解决方法 | 第30-31页 |
| 4.1.6 接受方法 | 第31-32页 |
| 4.1.7 评估过程 | 第32页 |
| 4.1.8 设计流程 | 第32-33页 |
| 4.2 高中生物适合应用CPS模型的内容 | 第33-36页 |
| 4.3 高中生物应用CPS模型的教学策略 | 第36-41页 |
| 4.3.1 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热情 | 第36-39页 |
| 4.3.2 强调小组合作,借助头脑风暴发散思维 | 第39-40页 |
| 4.3.3 协商讨论求同存异,训练聚敛思维 | 第40页 |
| 4.3.4 正向指导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 | 第40-41页 |
| 5 高中生物应用CPS模型教学的实验研究 | 第41-55页 |
| 5.1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 5.2 实验对象 | 第41-42页 |
| 5.3 实验假设及变量控制 | 第42页 |
| 5.3.1 实验假设 | 第42页 |
| 5.3.2 实验变量的控制 | 第42页 |
| 5.4 实验工具 | 第42-43页 |
| 5.4.1 《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 第42页 |
| 5.4.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 | 第42-43页 |
| 5.4.3 课堂观察量表 | 第43页 |
| 5.5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 5.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5页 |
| 5.6.1 实验前测 | 第44-48页 |
| 5.6.2 实验后测 | 第48-55页 |
| 5.6.2.1 教学实验后学生发散思维情况分析 | 第48-51页 |
| 5.6.2.2 教学实验后学生生物成绩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 5.6.2.3 课堂观察数据的分析 | 第52-54页 |
| 5.6.2.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5.6.2.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55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5-58页 |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55-57页 |
| 6.1.1 生物教学中应用CPS模型能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 | 第56页 |
| 6.1.2 生物教学中应用CPS模型能促进学生生物成绩的提升 | 第56页 |
| 6.1.3 应用CPS模型的生物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第56-57页 |
| 6.2 研究的建议 | 第57-58页 |
| 6.2.1 对高中生物CPS模型教学的建议 | 第57页 |
| 6.2.2 对教师的建议 | 第57页 |
| 6.2.3 对学生的建议 | 第57-58页 |
| 7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 7.1 研究创新 | 第58页 |
| 7.2 研究不足 | 第58-59页 |
| 7.3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