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波的管道结构损伤识别与定位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无损检测技术 | 第11-13页 |
1.2.2 超声导波无损检测新技术 | 第13-15页 |
1.2.3 导波的激励与接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纲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导波基本理论 | 第19-39页 |
2.1 超声导波 | 第19-24页 |
2.1.1 导波运动方程 | 第19-24页 |
2.1.2 群速度与相速度 | 第24页 |
2.2 自由管道中导波频散方程 | 第24-38页 |
2.2.1 纵向导波频散方程 | 第25-36页 |
2.2.2 周向导波频散方程 | 第36-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激励信号的选择与有限元仿真建模 | 第39-49页 |
3.1 激励信号的选择 | 第39-46页 |
3.1.1 管道中导波频散曲线 | 第39-42页 |
3.1.2 导波模式选择 | 第42-43页 |
3.1.3 避开截止区域 | 第43页 |
3.1.4 波的结构 | 第43-44页 |
3.1.5 导波群速度与速度重合点 | 第44-45页 |
3.1.6 确定激励信号 | 第45-46页 |
3.2 ABAQUS有限元仿真建模 | 第46-48页 |
3.2.1 有限元模型仿真参数 | 第46页 |
3.2.2 检测结构中的损伤建模 | 第46-47页 |
3.2.3 PZT换能器与载荷建模 | 第47-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自由管道中超声导波传播机理及损伤定位 | 第49-81页 |
4.1 自由管道下的双模式定位 | 第49-65页 |
4.1.1 仿真建模 | 第49-56页 |
4.1.2 定位方法 | 第56-60页 |
4.1.3 定位过程 | 第60-65页 |
4.2 自由管道下的扭转波单模式定位 | 第65-79页 |
4.2.1 仿真建模 | 第65-71页 |
4.2.2 定位过程 | 第71-76页 |
4.2.3 实验分析 | 第76-79页 |
4.3 损伤定位误差分析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流体管道中超声导波传播机理及损伤定位 | 第81-94页 |
5.1 水圆柱体中导波传播特性 | 第81-84页 |
5.2 流体管道下的双模式定位 | 第84-88页 |
5.2.1 仿真建模 | 第84页 |
5.2.2 定位过程 | 第84-88页 |
5.3 流体管道下的扭转波单模式定位 | 第88-89页 |
5.4 实验分析 | 第89-91页 |
5.5 流体对管道损伤检测的影响 | 第91页 |
5.6 各种工况和不同定位方法的对比 | 第91-9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94-95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