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2、各地实践经验代表性研究 | 第11-12页 |
3、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3-14页 |
1、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2、研究的难点 | 第13-14页 |
二、寮步镇“智网工程”推进网格化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4-24页 |
(一)东莞市寮步镇“智网工程”的内在规定性 | 第14-15页 |
1、东莞市寮步镇实施网格化治理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 第14-15页 |
2、东莞市寮步镇“智网工程”的支撑条件 | 第15页 |
(二)网格化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 第15-19页 |
1、网格化治理的概念 | 第15-17页 |
2、网格化治理的特征 | 第17-18页 |
3、研究依据 | 第18-19页 |
(三)东莞市寮步镇“智网工程”在网格化治理中的功能 | 第19-24页 |
1、信息功能 | 第19-20页 |
2、效率功能 | 第20-22页 |
3、民生功能 | 第22-23页 |
4、经济功能 | 第23-24页 |
三、东莞市寮步镇推进网格化治理中的“智网工程”实践 | 第24-33页 |
(一)东莞市寮步镇“智网工程”的运作模式 | 第24-29页 |
1、投资运营主体 | 第24页 |
2、运用范围 | 第24-26页 |
3、“智网工程”与网格化治理的关系 | 第26-27页 |
4、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具体做法 | 第27-29页 |
(二)东莞市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在网格化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 第29-33页 |
1、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实现了工作手段的信息化 | 第29-30页 |
2、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提升了政府效能 | 第30页 |
3、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推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 第30-31页 |
4、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整合社会治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 第31-33页 |
四、东莞市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推进网格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3-41页 |
(一)问题 | 第33-36页 |
1、信息化程度不足 | 第33-34页 |
2、入格部门处置效率低 | 第34-35页 |
3、民生服务体制不完善 | 第35页 |
4、部分资源重复投入 | 第35-36页 |
(二)原因 | 第36-41页 |
1、领导不够重视,“智网工程”的定性和定位不清 | 第36-37页 |
2、网格管理中心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3、网格化治理的运转机制不顺畅 | 第38-39页 |
4、数据挖掘、运用和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 第39-41页 |
五、东莞市寮步镇运用“智网工程”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强化认识,对网格化治理作清晰界定 | 第41-43页 |
1、加强网格化研究,进行准确定位 | 第41页 |
2、制定入格的准入标准和饱和标准 | 第41-42页 |
3、要厘清入格部门和网格管理中心的责任界线,减少重复投入 | 第42页 |
4、着力推动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 | 第42-43页 |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 | 第43-44页 |
1、建设“一把手”工程 | 第43页 |
2、要进一步理顺镇(街)网格管理部门的对应关系 | 第43页 |
3、落实工作责任 | 第43-44页 |
4、加强制度建设 | 第44页 |
(三)加大投入,运用智能技术挖掘数据效益 | 第44-46页 |
1、着力培养大数据意识,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 第44-45页 |
2、强化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 | 第45-46页 |
3、探索拓展多信息化功能 | 第46页 |
(四)构建多元治理体系,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 第46-48页 |
1、要把“公共服务”置于“智网工程”的核心位置核心价值 | 第46页 |
2、拓展公民参与渠道,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